美文网首页
记载佛教不合理地减少社会生产力的史料

记载佛教不合理地减少社会生产力的史料

作者: 心学和性格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2:48 被阅读159次

    关键词:佛教 佛家 出家 佛学
    释迦牟尼说:

    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钱财亲属,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1]

    去世资财,乞求取足。

    所以释迦牟尼说对生产力的负面影响是必然的。

    (部分)

    北魏时期(446—452年)

    浩(崔浩)奉谦之(寇谦之)道,尤不信佛,与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伤世人之财)。[2]

    会盖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于寺内,御驺牧马于麦中,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命有司徒案诛一寺,阅其财产,大得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屈室,与贵室女私行(因卵)。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3]

    梁武帝时期(464年-549年)

    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初期:“民望所歸,敢革時政,頗得人心,初期國家興旺繁盛”,在梁武帝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梁书》评价其时:

    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4]

    《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說:

    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5]

    后期梁武帝信佛,被称为南北朝最信佛的皇帝,多次舍身出家被赎回使国库空虚。郭祖深形容: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6]

    梁武帝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令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而改用蔬菜。

    梁武帝有大量佛教著作,他编制成《慈悲道场忏法》,又著有《大般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净名经》、《三慧经》等诸经义记数百卷。[7]

    汤用彤说:

    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

    但是部下候景反叛攻城掠地,诸王不勤救[8],侯景攻破其六朝首都建康(今南京)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9],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遭血洗,梁武帝也在软禁中愤死。[10]侯景“专以焚掠为事,斩刈人如草芥,以资戏笑” ,他的反叛给长江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使南朝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9],刘禹锡作著名《乌衣巷》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

    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敬容谓孜曰:

    ‘昔晋代丧乱,颇由祖尚玄虚,胡贼殄覆中夏。今东宫复袭此,殆非人事,其将为戎乎?’俄而侯景难作,其言有征也。[11]

    又有托名陶弘景的诗歌预言玄风再盛终将导致侯景之乱、断送梁朝: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北周武帝时期(574—)

    史称“建德毁佛”。

    张宾谲诈罔上,私达其党,以黑释为国忌,以黄老为国祥。帝纳其言,信道轻佛,亲受符箓,躬服衣冠。有前僧卫元嵩,与宾唇齿相扇,惑动帝情,云僧多惰,贪逐财食,不足钦尚。[12]

    三宝福财,其赀无数,簿录入官,登即赏费,分散荡尽。[13]

    自废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14]

    唐武宗时期(842—846年)

    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15]

    释慧胄,姓王氏,蒲州蒲坂人,……后住京邑清禅寺。……九级浮空,重廓远摄,堂殿院宇,从事圆成,竹树森繁,园圃周绕;水陆庄田,仓廪碾硙,库藏盈满,京师殷有,无过此寺。[16]

    浙江的天童寺,有田一万三千亩。跨三都、五县,有庄三十六所,每年收租三万五千斛;阿肓王寺,每年收谷三万斛。[17]

    后周世宗时期(955年—959年)

    史称“显德毁佛”。

    释氏贞宗,圣人妙道,助世劝善,其利甚优。前代以来,累有条贯,近年己降,颇紊规绳。近览诸州奏闻,继有缁徒犯法,盖无科禁,遂至尤违,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庙,渐至繁多;乡村之中,甚弊转甚。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行奸为盗之徒,托住寺而隐恶。将隆教法,须辨否臧,宜举旧章,用革前弊。[18]

    自正觉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乃有猥贱之徒,规自尊高,浮堕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落,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出人间里,周旋 阓,……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伽蓝之地,本曰净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以来,多立寺舍,不求闲旷之境,唯趋喧杂之方。缮筑崎岖,甍宇舛错。招来隐匿,诱纳奸邪。或有接近廓邸,邻迩屠酤,埃尘满室,膻腥盈道。[19]

    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20](这个说得有意思)

    其它

    傅奕辟认为其:

    “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广致精舍,甲第当衢,虚费金帛”“军民逃役,剃发隐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断僧尼崌贮则百姓丰满,将士皆富”,要求“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以“益国利人,兴家多福”。[21]

    寸绢不输官府,升米不进公仓。

    家休大小之调,门停强弱之丁,人出随心,往还自在。[22]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23]

    最可靠记录释迦牟尼说法的《阿含经》系列中的《增一阿含经》说:

    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与人演说。当获此十一果报。云何为十一。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抂。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是谓。比丘。能行慈心。获此十一之福。[24]

    上面的材料也证明,并不是“不兵”,实是假说。

    相关阅读:
    佛教的观点错误
    名田制是庄园经济发展的基础

    来源:


    1. 《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 迦叶摩腾 竺法兰同译/本经第三章。

    2. 《魏书·释老志》

    3. 《魏书·世祖纪下》

    4. 《梁书》/卷第三本纪第三。

    5. 维基百科/萧衍
      百度百科/萧衍

    6. 《南史·循吏-郭祖深传》

    7. 《梁书》/卷第三 本纪第三:
      兼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制《涅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

    8. 《梁书》/卷第三本纪第三:援军各退散。

    9. 《南史‧侯景传》

    10.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
      是后上所求多不遂志,饮膳亦为所裁节,忧愤成疾……上卧净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逐殂。
      《梁书》/卷第三本纪第三:高祖以所求不供,忧愤寝疾……高祖崩于净居殿。

    11. 《梁书》/卷三七《何敬容传》

    12. 《广弘明集》/卷8。

    13. 《续高僧传》/卷23。

    14. 《广弘明集》/卷10《统归篇》。

    15. 《旧唐书·武宗本纪》/卷18上。

    16. 《续高僧传·慧胄传》

    17. 《天童志》

    18. 显德二年五月诏。

    19. 《广弘明集》/卷25。

    20. 《资治通鉴》

    21. 唐·傅奕《请废佛法表

    22. 《广弘明集》

    23. 《梁书》/武帝纪。

    24. 《增一阿含经》/卷47/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载佛教不合理地减少社会生产力的史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w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