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离开的时候》

《离开的时候》

作者: JingJing_285c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21:43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哭着呱呱坠地,一群人哭着送他离开。我们活着都很拼,每一个人都想绽放生命的光芒,但是离开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怎样面对生命的曲终人散?

    今天下午有幸在寻鹿书馆见到了《最好的告别》和《好好告别》两本书的译者彭小华女士,一起讨论临终的意义,珍惜当下,善待生命,活得精彩。

    彭小华女士

    在2020与2021年世界疫情之年,彭小华女士从美国洛杉矶飞回中国四川她的故乡,经历了生命中一场漫长的告别:她91岁的老父亲生命垂危,已经接近了人生的终点。

    因为集中隔离无法赶到父亲身边的她焦虑不安,面对着与死亡“战斗”的父亲,她心中的疑问是:如果在生命的最后,治疗不再是为了挽救生命,而是为了延缓死亡,那又有什么样的意义?病人的自主性和生命的尊严又何在?

    她的第一本译著是2014年美国外科医生、医学作家阿图.葛文徳的畅销书《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作者

    这本书被译介到国内,仅纸质本发行量就已超过六十万册。

    这本书提醒了不少人对“过度医疗”的警惕,和对老人、绝症患者及临终者自主、尊严与生存质量的关注。

    渐渐地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明智地面对和处理父母及自己的衰老、疾病、临终与死亡这些人生真正的大问题。

    2021年,又一本来自英国专业医师关于临终关怀的书《好好告别》,被引进国内出版。

    《好好告别》作者

    《好好告别》的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是专业姑息治疗医师,在40多年职业生涯中,她一直与患有不治之症和处于重症晚期的人打交道,陪伴了数千名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这本书中,有她对40多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与思考,以30个照顾临终者的故事为主干,专业而生动地揭示和描述了姑息治疗的理念、意义和方法,对于人类如何从容面对临终富有教益。

    从第一本译著《最好的告别》开始,这些年持续翻译关于死亡和临终关怀的书籍,彭小华分享自己对这个领域深有耕耘,跟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有关。

    她很早就对生死有很强的敏感度。老家在峨眉,在夹江长大的她,小时候常在成昆线边上玩耍。

    大概两岁的时候,彭小华跟哥哥和一群大孩子在铁轨上玩,突然意识到火车来了,大孩子一哄而散,把彭小华一个人留在了铁道上,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火车开过以后,她站了起来,毫发无损。原来,她就地趴下了。

    今天下午的演讲

    “我妈妈生我的时候四十岁。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感觉母亲已经很老了。那时候,哥哥跟爸在成都,我跟妈妈在乡下。我经常会很恐惧母亲离去。”彭小华回忆。

    每一个人对于死亡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他的认知与人生观、哲学、宗教信仰等都有联系。

    虽然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是我们谁又能不面对呢?

    愿意参与讨论的请文末留言。

    写完这篇文章,我四川大学出版社的朋友说彭小华的父亲曾经是她的同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们走着走着就迎来了永远的离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开的时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xu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