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真的来了,和煦的早阳照见了窗台,顷刻,乌云密布,暴雨泼洒而来。阳光和暴雨和谐相融,各自允许真实独立存在。
“替代性父母”,脑中崩出这个词汇。对,就是这个。希希朋友与父母纠葛的关系是这样,我与此时的父亲的关系也是这样。50年代出生的父母丝毫未得到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和关爱,极度匮乏的他们始终渴求这份心理营养。于是,子女成为他们的“替代性父母”,或是说是“理想化双亲”自体客体体验的给与到镜映的合适对象。
父亲的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让他感觉到紧张,害怕,甚至是带着死亡气息的焦虑。这种焦虑在母亲的观念中等同于怕死,软弱的行为,是一种对亲人的折磨和责难。从表面上看父亲生病痛苦就是要转嫁到他人,似乎是源于遗传,实质是需要同情和安慰的心理需求,却带着一副责难,攻击亲人的面具。这是个问题,得好好研究一下家族遗传人格特质基因。
少顷,窗外阳光明媚,乌山的布谷鸟,小麻雀,在叫唤着。人与自然,内心和外在,和煦早阳和突如其来暴雨——真实、相融、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