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说,现在有些人特别鼓励孤独,孤独很容易被美化,但美好生活的根本是高品质的人际关系,因为关系有救赎性的力量。
我有不同理解,这里的孤独如果被理解为独处之孤独,我切身的感受是,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到一定程度,他(她)喜欢独处,喜欢那种有一点孤独感觉到独处,确实是真的。
独处而不觉常人认为的孤独,真的美好。一般认为的孤独有清冷、薄凉、孤单之成分,而享受在独处中,心中有无数温暖的灵魂陪伴着“我”,暖暖地和自己在一起,不嘈杂、不分神,不受外界任何干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幸福,这应该是一种境界,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当“我”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和静然,那是修炼后的一种境界。
我的朋友她,从去年开始,越来越深刻地喜欢独处,一闪念,该和哪位朋友见了;一闪念,还是算了吧,手头有自己想做的事,时间似乎不够用呢。
喜欢独处,不代表排斥关系纬度和体验维度带来的人生意义的体验,当身边的朋友特别依赖她,盼着她退休,跟着她旅游、学习、参加活动等,她亦很享受自己的价值,更加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她即将花甲之年,仍然在岗,且工作量不减反增。一天天的事务性工作走马灯一样,需要把关的环节在电脑里躺着,只有下班后经手不怠,她享受同事都下班走后心安且静的空间,饿了,有水果和饼干,沉浸在今天事今天毕的充实和偶尔有一丝的繁累中。
很享受那种静静的感觉,感受着和自己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工作完毕,走到窗前,雨季多雨,窗外,雨丝敲打着玻璃,马路上湿漉漉,车辆打着双闪,慢慢地行驶在反着光的路面;骑电动车或自行车的行人打着伞、披着雨衣,比平时艰难很多,向家里急急赶去。
她觉得,晚上8点半回家最好,日更打完卡,今日事全收尾,关住房门,走在楼道里,静悄悄,毫无怕意,寂静真美;乘电梯下楼,空无一人,无孤独感受,感觉很舒服,驱车回家。
雨小多了,路上车流渐稀,车慢慢地开,眼睛慢慢地看。打开车窗,有一丝凉意,老天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终于凉爽了一点,地面的坑坑洼洼,积攒着水滩,出来散步的人稀稀落落,地湿路滑有水洼,安全第一。
先生爱打球,一周两次;爱写书法,一周一次线上课程,晚上不起火,饿了就少补充些零食,有麦片,有全麦面包,有牛奶。孩子都已成人,只有两人相依为命,早饭午饭吃好吃饱,晚饭少吃或不吃,已成习惯。所以她晚回家“心安理得”。随着年龄增加,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有各自的私密空间,也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开门进家,他和她打声招呼,继续在书房练字,她在客厅打坐垫上看书,沉浸在她独处的世界中……
(在高铁上,备用文更文,开启休假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