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己的创伤点,认识“心理防御机制”:
1.探索自己在童年成长中,是否有特别严重的痛苦遭遇,尝试把它回忆起来,并记录下来。
2.在你的内心里,有没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比如无名的悲伤、莫名的愤怒、严重的焦虑恐惧等等,虽然一时还找不到原因?没关系,先把这些情绪的感受记录下来。
3.尝试去探索,自己是靠什么样的“心理防御机制”熬过那些痛苦情境的?(妥协、讨好、顺从、放弃、游离、压抑、否认、歪曲、逃避、退行、隔离、合理化、投射、转移、分裂、自我强迫、认同等等)
现在回看童年,我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父母自己都是受害者的角色,他们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又怎么能给予我,更何况在传统的世俗框架里,他们所做的努力,已经让人非常敬佩。
然后他们在这种付出与牺牲的荣耀光环里,非常骄傲满足。当现实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他们非常失望甚至绝望,仍然是受害者思维在质询:为什么我的牺牲没有应得的回报?
他们永远不会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自己为自己的命运负责,边界感是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只是叹息:这是一个什么世道…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对峙,是桎梏与反抗的矛盾。一面在付出牺牲,同时又抱怨苛求。当条件一旦满足,残酷的现实无情暴露,那多年如梅雨连绵的记忆浮现,我才发现,这种沉重是只属于我的生命底色。
坦然做出改变,才是真正的魄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