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生理功能
10.201.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10.201.1.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是贮藏血液的主要器官,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同时还有耐疲劳御外邪的能力,主疏泄与条达。
肝主藏血,为罢极之本。肝脏内贮藏血液,它可以调节血流量。血液在人身体中流行,它是随着人的活动情况增减。全身活动量大,血用得就多,在休息睡眠的时候,各处需要的血量减少,有一大部分血就可归到肝内。《内经》云:“人卧血归肝”。
人在劳动的时靛,需要血来供给能量,“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捏,目得血而能视。”如果肝脏调节血量的功能失常,人体就感到疲劳不堪。所以古人说,“肝藏血,为罢极之本”。
1.主筋。筋附于骨膜之外,正常情况,不松弛,也不拘紧,维持这种生理功能的营养来源是肝。指甲是筋膜的外候,筋膜是否强健,可看指甲颜色的荣枯,指甲红润而坚韧,就是筋膜健壮。《内经》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爪为筋之余。
2.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视力的强弱,与肝关系最大。《内经》云: “目得血而能视”, “泪为肝液”,“肝气和则能辨五色”。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有肝病的人,视力模糊,目眩发黑。
3.主疏泄条达:疏泄条达是自然灵活无拘无束。一个人如情志不遂,胸怀抑郁,肝就受伤,好发脾气,性情急躁都是与肝有关。
疏泄方面,还有帮助消化吸收之义。如肝气舒,精神愉快,则食欲好,而消化吸收力强,如大怒之下则不能食。
心与肝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所以肝血不足,则影响到心,而发生心悸怔忡。心主精神意志,肝主疏泄条达,如肝气郁闷则影响到精神不愉快。心主血液循环,肝主调节血流量,心血不足,也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梦,头眩晕等症。子病则母愁,母病则子忧,脏的母子关系,由临床上可以看出来,五行相生之形象,推之可见。
肝与肾的关系:肾水为肝木之母,木得水才能发育成长,肾阴(精)的再生物质来源,需要通过肝的疏泄,再入藏于肾。因此有肝肾同源之说。如果肾阴不足,肝失濡养,就能使肝阳偏亢,而出现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现象。肝脏疏泄条达调节血量的功能,如果没有肾水的滋补、濡养,则立刻硬化而失调。
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是疏泄与运化,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吞酸肋胀,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满的现象,古人云“土败双弦”;反之,如果脾失健运,也能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腹胀肋痛,黄疸等症状,古人谓之“土壅木郁”。六字诀的治病理论是以五行生克原理为理论基础,肝属木,木旺于春,一年四季春为首,所以六字诀练习,排列要顺序,先练养肝气的嘘字功。木能生火,心属火,所以次练呵字是相生之义,肝与心为母子关系,肝有病会累及心脏。其顺序是嘘、呵、呼、呬、吹,顺序进行就是五行相生。
肝与肺的关系:肝气上升于肺,练嘘字功补养肝气。肝的功能是向周身各处输运血液,必须依靠肺气,如果肺气虚弱,则影响到肝的调节与疏泄功能,而出现乏力少气,情绪抑郁等症。肺主气,肝主血,血行必需肺气。反之,如果肝气壅滞,肝火上炎,也影响到肺气的肃降,而出现咳痰,咽疼或咳血,这种现象,祖国医学上谓之:木火刑金,也谓之反侮。
10.201.2. 二、心的生理功能
心在五脏六腑之中占首要地位,祖国医学中称之为天君,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脉,主管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向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其正常的机能活动。同时心又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医所说的心,不仅是解剖学上所说的心脏,还包含着大脑皮层活动,所以说它是重要器官。
1.心主血:心是主持血液运行的,医学上说心行血,它主持血液在血管中运行,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面部和舌质上,可以观察心脏的盛衰;而且“在体为脉”,脉搏上也可以验证器脏之疾息,如果面色红润,舌质红润,脉搏不急不徐、和缓有力,就可以断定心脏正常。
2.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心的重要功能,古云: “心者,精神之所寄也”,精神充沛,意识清楚。
汗为心之液。汗是津液之一,与心有密切关系,心阳不足则自汗,心阴虚则盗汗,用某物治自汗盗汗,常用温养心阳,滋补心阴的某物。
心与肺的关系:心主血,肺生气,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贯注在血脉之中,才能通达全身,所以《内经》上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之说,反映到病理方面,心肺相互影响, “气主呴之”是温养的意思,“血主濡之”。如咳嗽日久,肺气损伤,推动心血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心气虚而出现心悸气短,甚至心区疼痛。如心火炽盛,消烁肺的津液,则见咳痰、咯血、鼻燥、咽干之症状。
心与脾的关系: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帮助;心血的再生,又需要脾的运化才有来源。如果心阳不足,影响脾的运化,除心脏症状之外,还会出现食少浮肿等症。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果脾气虚不能统血,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症。
心与肾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为主。心阳下降,温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济,动静相合,形成了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保持有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若阳气不足,肾水不化,水气逆而上犯。就会造成“水气凌心”的心悸症,如果肾水不足(肾水指阴精),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也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现象,心肾不交。
心与肝的关系:见Section 10.201.1, “ 一、肝的生理功能 ”条内。
10.201.3. 三、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肠胃消化水谷,吸收和输送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脏腑肢体各部的营养物质皆来源于脾的运化,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1.主运化,升清。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把胃纳进来的食物经腐熟消化以后,吸收其精微,输运到心脏,通过心肺而营养全身;二是运化水液,调节水液的代谢,把食入于胃的水液精微上输到肺再敷布于全身。这两种运化的特点都是上升的,所以说脾主“升清”。若脾气不能升清而下降,则可以导致泄泻或内脏下垂诸症。
2.主肌肉、四肢,其荣在唇、开窍于口。人的肌肉、四肢,以及口唇,都是脾的外候,一个人肌肉丰满四肢灵活而捷健,唇部红润,食欲良好,都是脾脏功能正常的表现。另外尚有唾为脾液之说,脾健康,则滋润而口不甘,脾失健运则口涎而不能自禁。
3.主统摄血液。脾有统摄血液之作用,维持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渗出脉管之外。这就是说,血脉管是否致密,与脾直接有关系,脾气旺盛,脉管致密,就是控制血液顺着脉管正常运行,不至于溢出脉管之外;如果脾气虚弱,脉管松弛,就会出现各种出血之疾患。
脾与肺的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为母子关系,肺主气,脾益气,脾所转输的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与肺本身吸入的大自然之氧气结合变化而成为“宗气”,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又需要借助于肺气的肃降,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肺气不足,而引起喘息气短不足以息,甚至浮肿,古医云,“土不生金。”
脾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得到命门火的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反之,命门火又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命门火衰,就会引起脾的运化失调,而出现食少,腹胀,水泻不止等症。古医谓之“火不生土”。此外,脾与肾在水液上,也是相互协调的,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蓄,会影响肾的气化,而出现水肿。古医谓之“土不能制水”。
(脾与肝的关系已见Section 10.201.1, “ 一、肝的生理功能 ”条内)。
脾与胃的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性湿而喜燥,胃本燥而喜湿润,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过程。
10.201.4. 四、肺的生理功能
肺的主要功能是司呼吸而主气,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治节、朝百脉,辅助心脏维持血液的循环。主肃降,通调水道,与脾肾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
1.主气:主治节、朝百脉。人身之气肺主之。气是人体中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人离开气就不能生活,古人说: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百病皆由气生”。孙思邈:“若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息失宜,则诸病尽起。”肺里边的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之精微,合先天之元气,来源于脾和肾;一是从体外吸入的大自然之气,即新鲜空气,也叫氧气,这两方面的气会和于肺中,就产生宗气。宗气是促进和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它一方面维持肺的呼吸功能,进行吐故纳新,使体内的气与外气得到交换;另一方面由肺入心,推动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循环而传发到全身各组织,以维持其机能活动。所以说,血液循环虽由心作主,但必须有肺气的辅助,才能维持其正常活动。祖国医学说“腑主治节”, “肺朝百脉”就是这个意思。
2.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居于胸间,为五脏之华盖,它主呼吸,主治节、朝百脉,所以它需要肃降和下降的环境,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不但与脾的运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密切关系。肺的作用有二:一是将脾气上输来的水液精微,发挥其宣发之能力,使津液温润皮肤及各组织器官;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功能来通调水道,使其不致于发生停留疾患。所以说,小便的通利与否,与肺气的肃降有关。祖国医学说: “肺为水之上源”。五行学说:“金能生水”,“金为水之母”。
3.主皮毛,开窍于鼻,主声音。皮毛有汗孔,具有调节呼吸作用,道家修炼有伐毛经,修炼到高级阶段,则呼吸不由鼻孔出入,而由汗孔出入,所以皮毛之汗孔也叫气门。因此鼻窍与皮毛都是肺的外候。皮毛润泽,鼻窍呼吸通利,嗅觉正常,就是肺脏健康之表现。反之,皮毛干枯,内皮发紧,汗孔当开不开,当闭不闭,鼻窍不利,嗅觉不灵,就是肺失常而有疾患之现象,故有“汗为肺液”之说。
喉咙直接与肺相通,人之发音,也与肺有关,所以肺病久,则声音嘶哑,风寒侵入肺脏常有不能发音之现象,古医诊感冒病,先看喉咙,上呼吸道红肿,就断定是感冒。祖国医学,也有“肺主声音”之说。
(肺与肝的关系,与心的关系,与脾的关系,前面已谈过不再述)。
肺与肾的关系:祖国医学上说: “肾主一身之水,肺为水之上源”,肾生开阖,肺主通调水道,金为水母,关系极为密切。
10.201.5. 五、肾的生理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主伎巧,肾气充则精力充沛,异乎常人而聪明睿智。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推动这一作用的动力叫做命门之火,又叫肾阳或元阳,而这一动力的物质基础叫做“精”,又叫肾阴或元阴。因此有“肾主命门火”和“肾藏精”的说法。
肾主水液,对体内水液代谢起着平衡作用,肾气虚,则水液不能畅通而发生水肿。
1.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男女之间的精神结晶,一部分是父母遗传,一部分是爱情,是人生殖发育的基本物质,它储存于小腹内,男子谓之精室,女子谓之胞官。这种精的储藏与排泄都由肾来主管。
后天之精,是由脏腑再生出来的水谷精微之气,就是能够滋养脏腑、肢体、五官、皮毛等各组织的精微物质。如精、血、津液等,这种精气来源于饮食物里的精华部分,是维持人的生命,营养人体各组织器官,促进其生长发育。
先天之精与后天与精相互为用,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营养,才能继续维持其生命的活动力,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蒸化,两者是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衰竭,必影响另一方的功能;存则共存,亡则共亡,相依为命,形影不离。
2.主水液代谢之平衡。人体中的水液,必须保持在相对平衡之下,既不能过多(引起水肿),也不能缺少(脱水)。对于水液的调节,主要是依靠肾气的开阖作用。开是输出,是消耗与排泄;阖是关闭,以保持水液的储藏量。在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中,脾是主纳入(通过肺)和转输的,肺是主宜发水液中之精微和通调水道的,肾是主开阖,调节水量的。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叫做“三焦气化”。祖国医学中说:上焦主纳、中焦主化、下焦主泄,都是靠气来活动。所谓气化,就是通过一定的功能使之发生变化,这一热能的发源地就是“肾阳”,所以说“肾主水”。
3.生殖、通脑、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通于二阴。髓是由肾精化生,髓能养骨,骨内藏髓。脑为髓之海,髓通于脑,肾气充盈则肾精充沛,人的记忆力就强,思维活动灵敏而多伎巧,身体轻捷而多力,能任繁重的工作。肾主骨,肾气充盈则牙齿不松动。肾之华在发,肾壮则发有光泽而不脱落。开窍于耳,肾气充则听觉灵敏。通于二阴,肾气充则大小便正常。精贯于瞳子,肾气充则视力强。反之记忆力减退,头发枯干脱落,耳聋,大小便失禁,性机能衰弱,目视恍恍,这就是肾气虚衰之现象。
4.命门的作用。命门之火,是肾脏功能的动力,即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又叫“元阳”、“元气”,或“真火”。肾所藏之精,无论是先天之精,后天之精,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发挥其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和衍生后代的作用,这两种精的温度和动力就是命门之火的表现。如果命门火衰,一方面在男子可以出现阳痿并精冷无子,在女子可出现子宫虚寒、带下或不孕等症。另一方面也可以出现泄泻或下利清谷。(申思维注:“下利清谷”即指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无粪臭味,并有恶寒肢冷、神倦脉微等脾肾阳虚症状。引自百度。)
命门之火衰,三焦之气化失职,则出现水肿或小便失禁。命门元气与胸中之宗气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宗气以元气为根,下达纳于命门,故有“肾为气之母”、“肾主纳气”之说。元气以宗气为养,以保存元气之继续力(申思维注:原文如此,估计意为“动力”)。
10.201.5.1. 附:女子胞
女子胞又叫胞官,即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总称。具有通调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肾脏及经络中的任冲二脉有关。胞宫能否正常排经和孕育胎儿决定于任冲二脉的盛衰,又决定于肾脏。肾精充沛,机能旺盛则冲任脉盛,能正常通行月经生育子女。反之肾经虚亏命门火衰,则冲任脉虚,会引起月经不调或经闭而不生育子女。由于月经与怀孕都与血液运行有关,而心是主血液循环的,肝是调节血量的,脾是统摄血行的,所以子宫的生理活动和心、肝、脾三脏都有关系。当肝气不能正常疏泄或心脾生机失调时,也都影响冲任二脉而发生月经失调等疾患。
10.201.6. 六、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从剑突以上胸腔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中脘部位为中焦,包括脾、胃;小腹部位为下焦,包括肝、肾诸器官。焦是热的意思,这种热能体现为“气”,所以三焦的功能是主气化。
上焦主纳,中焦主化,下焦主排泄、为水谷出入之道路。
详言之: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发积于胸中之“宗气”,将其输送到全身,供给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这个作用好像云雾一样,敷布全身,所以有上焦如雾之说。
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输送蒸化之津液,营养物质通过肺气的传化作用以化生营养。中焦的作用,好像渍沤食物使之变化一样,故祖国医学中常说“中焦主沤”。
下焦的功能是把人体内的消化后的残余物质加工分别清浊,食物的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下焦的作用好像管道疏通物体一样,所以祖国医学中常说“下焦如渎”。
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体腔内几个脏器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方面的总合。而这一总合的作用,又是原气(命门)、中气(脾胃之气)、宗气三者相辅相成的集合体。
所以三焦的病变,极容易分开:表现在胸腔,与心脏有关的叫做上焦病;表现在中脘部位与脾胃有关的谓之中焦病;表现在下腹与肝肾有关的谓之下焦病。也可以这样说:不能吃或气喘胸闷就是上焦寒火作祟,消化不了,不能吸收就是中焦有病;大小便发生问题,生殖系统的一些病变都算下焦病。很显明的水肿腹泄,自然是下焦虚寒。不管上下中三焦任何一种病变都与气化有关,所以祖国医学常说“三焦主气”。三焦之腑至今还在争辩,没有定论,可是主气化说,大家都承认。
此外,三焦与心包络,在经脉上也有联属关系,心包为里,三焦为表。在经脉主属上,从心包入三焦,自然它们也是表里关系。但是心包络为心之外卫,邪气内侵,心包受之,心不能受邪,内经有“心包为之使”,三焦为原气之使一内一外互为表里。三焦属少阳为原气,所以说三焦理气。在六字诀中,嘘主肝,呵主心,呼主脾,呬主肺,吹主肾,嘻主三焦,三焦经胆经都是少阳,少阳动而气升,故吐气时由少阳胆经之井穴窍阴引气上升;吸气时由三焦经之关冲穴引气下降,直达胆经之窍阴;所以古医说,练嘻字可以泄胆经之热。
10.201.7. 七、六 腑
我们讲六字诀必须谈六个字与五脏和三焦的生理功能。嘘治肝病,呵主心病,呼主脾病,呬主肺病,吹治肾病,嘻理三焦之气。也有人说,嘻字能治胆经之热。可是脏和腑是表里关系,我们讲了五脏,六腑也不可不知。
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1.胆为肝之腑,它的功能是贮藏胆汁帮助消化,胆虽然为六腑之一,但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象肠胃那样,时入时出输传而不藏。所以称之为“奇恒之腑”,胆的病理特点是易生热象。它有一特殊的功能是主决判,当精神意识活动时,它能作出决判,俗话说:这个人“胆大”,这个人“胆小”,就是胆功能的表现。
2.小肠为心之腑,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浊。凡经胃腐熟的饮食物,由小肠承受下来,进一步加以消化,把其中清的部分(指从饮食物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吸收后通过脾的运转到全身各部,浊的部分(指消化后的糟粕)下注大肠或渗入膀胱,变成大小便排出。所以饮食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出都与小肠有直接关系。
3.胃为脾之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纳饮食物加工腐熟,祖国医学说: “胃为水谷之海”,胃的功能靠胃气,胃的腐熟需要高度的热能是“胃气”,消化后将饮食物输送到小肠,这更需要胃气逼之下降,如果胃中有火,胃气不下降而上逆,则引起恶心,呕吐,呃气,上逆。
4.大肠为肺之腑,它的主要功能,是接触小肠下注之物,吸收其中下余的水分和养分,使之化为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说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如果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就会出现腹泻、痢疾、便秘、便血等疾患。
5.膀胱为肾之腑,主要功能是化气行水,贮尿排尿,尿是人体中水液代谢的产物,贮存在膀胱中,到一定的量排出体外,就是小便,贮存与排出,都是要通过气化来完成。“气化”是通过体内的热能从水液中蒸发出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这一气体来控制体内水液的出入量,因此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小便不利,尿闭,或小便频数失禁。
10.201.8. 八、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的生理功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化水谷、行津液之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津液的输出废物和排泄等一系列的过程,六腑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胃、胆、小肠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饮食消化与吸收,并将糟粕传入大肠,经过大肠的再吸收,将废物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排尿与三焦的气化是相互关联的。
三焦则是概括了它所参与的消化、吸收与排泄等各方面的功能。因此六腑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出入升降的生理状态。
10.201.9. 九、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主藏精气,为里、为阴;六腑主传化物质,为表、为阳。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主要是通过经脉之气血来实现。脏脉络于腑,腑脉络于脏。如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都是相联接,相互依存。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靠脏腑间的密切联系所构成的整体活动功能而存在。脏腑之间虽然各有其不同的活动功能,但彼此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五行相生、五行相克都是为整体的促进。
10.201.10. 十、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的生命,主要依靠脏腑的机能活动,而脏腑的机能活动,又是以精、气、血、津液为基础。这些物质在脏腑机能活动下不断的消耗,也不断的滋生。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认识、运动等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这些表现,总称之为神。简单的说精、气、血、津液、是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
1.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所以古人说精是宝。人的生成来源于精,因为男女媾精才能产生胎儿。精是性命的原始,孔子说:“食色性也。”是不学而能的,所以孔子在《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后人就将它拉到神仙上去,实际上孔子用天命二字代替人生的原始,并没有掺上迷信成分。
构成人体之精,叫先天之精。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来维持其生命,后天之精就是“水谷之精微”,是指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是经过脾胃消化吸收而得的。先天之精是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就在母体中构成身形、为生人之本,而必需靠后天水谷之精微来滋养。
平时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则归而藏于肾脏。当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它又能化为生殖之精。在身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精不断被消耗,也不断得到水谷之精的补充。
精是富有生命力的,它不但具有生殖之能力,还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于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人体生老病死的内在因素。
2.血。血的本源是精,女子的经血与男子的精是同样的物质,但其再生则来源于饮食精华,营气是化生血液的物质,血旺则健康,血衰微则虚弱,皮毛肌肤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则枯槁焦瘦,或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血液的温暖则枯萎而失其活动之机能,《内经》云:“目得血而能视,掌得血而能握……”等。总之,机体内外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血的营养,都要失去它的生理功能。
3.津液。津液是与三焦气化有关,质稀而清者为津,它的作用是随着三焦的气化,渗透侵润在皮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湿润皮肤;质稠而浑者为液,也是由三焦之气化散布流行温润到关节、脑髓、孔窍以滑润关节,补益脑髓,湿润耳、目、口、鼻等孔窍。实际上津液本属一体,都是由饮食物所化生,分布在表叫津,分布在里的叫液。津与液在周身流动,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津液的代谢是维持体内平衡的重要环节,它与肺、脾、肾三个脏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腠理闭塞,汗孔不畅,是上焦肺气不宣;若胃脘不和,水饮停畜,是中焦之脾气不足;若膀胱不利,小便禁闭,是下焦不通,则责之于肾;若津生成不足,或大汗、大吐、大泻之后,或持续高烧,耗伤津液,则出现皮肤干皱,口唇燥裂,舌而无津,口渴咽干,目涩鼻干,大便秘结,小便短少等一系列的干燥症状,反之,津液环流发生阻碍,也就造成水肿,痰饮内蓄的一些病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