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词三十首:第七至第九首

宋词三十首:第七至第九首

作者: 无尤小培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21:49 被阅读17次
    宋词三十首:第七至第九首

    宋词第七期:欧阳修《玉楼春》

    今天和你分享的是欧阳修的名作《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首词的完整版本,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不少古装电视剧里在表现男女主角的痴情时,都经常用到这句台词。其实追本溯源,这首词中的情,恐怕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爱情,而是欧阳修作为政治家对政治民生的执着追求,对同事与工作之地的深情。作为北宋一代名臣,欧阳修在他的温婉小词中常常不经意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玉楼春》,似乎字字都在寻着五代词的老路,说情人离思、胸中凄哀;但其实是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春,欧阳修在洛阳的任期已满后,要离开洛阳时所作。所以每一句词似乎也都不同于前人,是有词人自己切实的情感在内的,而非“为赋新词强说愁”。

    离任在即,也许又是在送别的宴会上,欧阳修举起酒杯,想要与众人约定归期,可是还没说话,眼前的佳人就已经泪眼婆娑,低头哀泣。是啊,人似乎天生就是情种,而情到深处,早已与楼头的清风、天空的明月无关。为我奏唱的离歌千万不要再翻开新的一阙,这一曲已经让我肝肠寸断、郁结难平。所以你还是陪我携手共游,去看看满城的洛阳牡丹,然后淡然从容地与这归去的春风辞别吧!

    如果说词有词眼的话,那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大概就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了。古诗词中,很多作品都因为某一字或某一句的诗眼、词眼,而流传千古。这首《玉楼春》,最广为人知的大概也是这一句。

    经典必然有其成为的经典的理由。许多人对这一句词钟爱,大概就在于很多作品都喜欢把人的离愁别恨转嫁于清风明月、山鸟花鱼。但子非鱼,焉知鱼之哀乐?终其一生,我们所能控制和了解的,不过是一个自己罢了。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当我们和其他人碰撞在一起,又会产生许多个人无法控制的情,无论是哪一种情。欧阳修的巧妙就在于此,从眼前的个人的离别之情,升华到了人类共通的感情,并做出理性思辨,追寻情的来源。他认为人的感情其实与风月无关,而是来自天性、存乎人心。

    《世说新语》中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在这世间,有少数圣明的人超然世外,不滞于情;也有少数最下之人纷扰于世,顾不上情;而能情有所钟的,正是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我们看尽风雨,我们游览山河,但我们也常常会感到风雨之外、江山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打动我们的心。这大概就是人类所共有的爱美之心、恋世之情。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情感都被认为是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礼记》就说人的心动,是事物引发的。《诗品》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但欧阳修对此的思考不同,他认为人主观上就有感情,与外界事物无关。即便没有那些风花雪月,人还是一样有离愁别恨,也就是说,是人主动地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客观事物,而并非因为客观事物才有这么多的喜怒哀乐。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没有定论。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到今天恐怕也很难有一致的结论,但是能在词中对这样的哲学问题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悟,是欧阳修对宋词的一大贡献。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无论你的深情是否有关风月,都愿你能早日在事业和情感上找到自己人生的情之所钟。

    范宗沛《风中烟》朱蕾《春之祭》

    宋词第八期:柳永《八声甘州》

    宋词有两大派别: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词人的一大代表就是柳永。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miǎo),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其实苏东坡在早期尝试词的写作时,也多有婉约之风,他甚至会问自己的宾客:“我词何如柳七”?可见,即便是自成一体的东坡居士,在写词的过程中,也绕不过柳永这个名字。当然,客人的回答也非常有趣,甚至成为后来人划分宋词婉约和豪放的重要标准之一。客人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完后笑得直不起身子。不过,今天赏读的这首《八声甘州》,绝非女性之词。

    词一开篇,就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宏阔背景,其后寥寥数句,便写尽物色迁移,时空转换。下片则重点描写了游子在外,思乡情切,归思难收的羁旅之愁。相信在今天人口迁移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这种情绪在我们听来依旧是心有戚戚,沉重而凝滞。

    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也称柳七。尽管柳永在宋仁宗朝时期中了进士,但因多与妓女交往,词风也被认为是庸俗艳丽,所以仁宗就引用柳永词中的名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于是一笔勾去了柳永的名字,让他“且去填词”。皇帝的一念之间,就是柳永的一生一世。无奈的柳永只好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作品中自嘲“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当然,柳永也找过当时的词坛大家晏殊帮忙,但没想到,晏殊也鄙夷他词中“针线慵拈(niān)伴伊坐”的俗落,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正是因为功名不顺,柳永只好一生漂泊。好在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天涯倦客的身份虽然令他寂寞而忧伤,但沉湎于歌舞青楼,流连于市井民间,他更懂得了什么是生命中飞扬和热闹的真实,对羁旅行役之情,描绘得入木三分,在宋词中鲜有人可以匹敌。柳永的《乐章集》中有六十多首描绘羁旅行役的作品,全面而详细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追求、人生挫折和失意苦闷等复杂心态。这首《八声甘州》,是其中的佼佼者,词境宏大,感情真挚,绝非市井之曲、庸俗之作。

    中国古代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曹丕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不若文章之万世流传。自己的才华文章若能受人赏识推崇,那便是莫大的成功。柳永虽然一生没落,不受上层阶级的赏识,但却拥有无数民间铁粉,甚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因此,哪怕像孔子说的那样,时间如水,不舍昼夜、无声无息地溜走;但有些人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价值只会得到更公正的评判。

    当代,人们对柳永的评价自然是另一番景象。回溯宋词发展的长河,他被认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而他的俚词俗语、铺叙平白描等创作手法,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并深深影响了宋词的发展。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今天的我们早已突破了地域和交通的束缚,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联系上远方的旅人。希望你不论是漂泊在外,还是期盼归人,都能实时与牵挂之人保持联系,道一声平安,说一声晚安。

    龚一、罗守诚《春晓吟》《碧涧流泉》

    宋词第九期:柳永《蝶恋花》

    今天要赏析的作品,是柳永的《蝶恋花》。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蝶恋花》的词牌名。在宋词中,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宋词的格式和唐朝的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但词却有一千多种格式。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而曲子都有一定的曲调,词牌,就是曲调。词人们要么按词制调,要么依调填词,只是宋朝以后,随着宋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人们往往是根据曲调来填词。随着词牌与词的内容逐渐剥离,它就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而成为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调歌头、蝶恋花、如梦令、沁园春等,都是我们熟知的词牌名,也就是宋词作者们常常用来填词的曲调。

    说完了词牌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一期节目,我提到柳永擅长写羁旅之情,今天这首《蝶恋花》也同样饱含漂泊之意。词的上阙写景,描绘春愁。危楼、烟草、凭栏,都是宋词中常见的描绘春天和离愁的意象。但柳永的妙处就在于他自己一直不说他的春愁到底是什么。直到词的下阕抒情,才曲径通幽,在结尾处表白自己是为了相思而愁,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此时再回头看上阙描写的景物,则倍增其愁。

    其他人在描绘春愁时是要努力摆脱春愁,柳永和这些人不同,他为了相思之人,心甘情愿地被春愁折磨,哪怕日渐消瘦,哪怕形容枯槁,也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所得,柳永的才华并没有因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被埋没。在他生活的年代,他就是流行歌坛的“教父不过,让柳永衣带渐宽的,也许不是哪个具体的恋人、朋友,而是他漂泊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可惜他终生也没遇到伯乐,穷困潦倒,就连死后,也是妓女们自发筹钱为他安葬的。命运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有所失的人生其实也常常有”。歌妓们之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样的疯狂与热情,大概不亚于今天我们常说的“脑残粉”吧。

    传说,金国对宋朝的入侵,也和柳词密不可分。柳永在他的《望海潮》一词中,用生动的笔法,将杭州的繁华一一铺陈于笔下,以至于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听到以后,立刻就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吸引,于是才有了南侵的意图。传说虽然未必是真的,但柳词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柳永虽然被仕途抛弃,但“奉旨填词”的他却拥有了比别人更高的文学成就。他本就博学多识(shí)、精通音律,再加上这一生的特殊经历,对离愁、苦闷的感触,自然也比一般人深刻,而这些对于他的宋词写作,都变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经由他手,宋词从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逐步拓展到成为记录宋代生活和历史的重要文学体裁。无论是繁华的杭州,还是市井的恋情,都在柳永的创作中逐渐得到发展和开拓。与此同时,因为精通格律,柳永还大力开拓慢词,在词的格式上也有重要贡献。

    清代纪晓岚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大概就是说柳永和杜甫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纪录民生百态,而不只是表达上层文人的爱恨情仇。雅俗共赏,才是宋词的最高境界。

    人间难得无悔。只是柳永的执着之所在,直到生命尽头也未能如愿。但人的活法儿从来不止一种。不管你在什么岗位,经历怎样的故事,在暮然回首时,愿你能像柳永一样“衣带渐宽终不悔”,选择自己要走的那条路。只要不断努力,就算是“有意栽花花不开”,也终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林海《让爱》《伤》陈悦《江月初照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词三十首:第七至第九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hh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