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正的门徒 ——读华姿《史怀哲传》

真正的门徒 ——读华姿《史怀哲传》

作者: 秋天的海0927 | 来源:发表于2016-09-09 22:57 被阅读0次

他在非洲丛林行医五十多年,被黑人称为老爸爸。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一年,他90岁。他去世后,吊丧的钟声和鼓声持续了几个月。人们从各地来到他创办的医院,在他的墓前唱歌,抒发心中的感恩与怀念。

他,就是被称为密林圣者,伟大的良心,20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史怀哲博士。这样一个伟人中的伟人,坟墓上的十字架上却没有任何墓志铭,只刻着他的生卒年月和两个简单的符号:“+o”。“+”象征着基督之爱,“O”象征着天下一家。

《圣经》里主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兄弟中最小的那个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耶稣所说的“这些事”是指:我饿了,你们给我食物;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照顾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1904年秋季的一天,史怀哲博士读到巴黎传教协会一份杂志上的文章《刚果传教之特别需要》,文章里提到加蓬地区,黑人的生活非常悲惨,不仅极度贫穷,而且各种疾病长年折磨着他们,但是,他们却得不到任何医治。因为在方圆几百公里这内,也找不到一个医生。在放下杂志的那一刻,史怀哲博士已经在心里回应了耶稣的呼召——去非洲,当一个医生,为那些最小的弟兄——黑人服务。他的决定遭到众人的反对,因为他那时已经是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还是音乐奇才、巴赫研究专家,大学教授,人们劝诫他,去蛮荒之地为黑人服务的工作应该留给那些在学术上和艺术上没有天分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浪费上帝赐予人的才华。但博士的回答却发人深省:“虽然我也很喜欢授课和布道,但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不想继续在口头上空谈基督的爱,我想做一个行动者。信仰不是一门学问,只有被实践的时候,它才有意义。”他决定学医,在他已经30岁的时候,与大一新生一样,一切从头开始。他与疲劳搏斗了七年之久。因为除了学医,他还要备课、授课,还要布道,演出,写作——长达844页的德文版《巴赫论》,就是在这个期间完成的。

博士的谦卑让人赞叹。1913年4月16日,他和妻子海伦娜来到非洲兰巴伦,在一间废弃的鸡舍开始行医。博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白手起家建起了丛林医院。在世界各地友人的资助下,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后来竟建起了65幢房屋。为了修建医院,他身兼数职——木匠、工头、账房…甚至当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他都不能分身去领奖,因他那时正忙于麻风村的建设。他曾经说过:“对我而言,信仰就是做人,就是做一个耶稣意义上的质朴的人。”他轻看世上一切的荣誉,甘心去做最粗笨琐碎的工作。有一次,博士和助理气喘吁吁地拖着木材,发现一个前来探病的黑人男子。这个年轻男子穿一身洁白的衣衫,正端坐在病人身旁。于是博士请他来帮一下忙,结果男子回答:“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我不做那样的事。”博士愣了一下,然后笑道:“恭喜你啊,我也想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却没有成功。”

他对最小的弟兄——黑人的爱,会让你落泪。在书里,我看到黑人的懒惰,黑人的陋习和迷信。为他们建医院,请他们来干活却如此困难,博士常常费尽口舌也来不了几个人。他们甚至还偷走医院的东西,实在不可爱。然而,博士竟然爱这些不可爱的人。不仅医治他们的疾病,更关心他们的灵魂,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兰巴伦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黑人成为他的家人。书里有张照片十分打动我:博士在为一个黑人小孩听诊。照片里的他满头白发,胡须很长,也全白了。他低头听诊的神情那么专注,爱在无声地流淌,令我好像看到基督。

从博士身上,我看到施比受更有福。博士自己也说:“世上真正快乐的人,是那些学会服侍的人。”88岁时他写道:“88岁的我还能从事美好的工作,谁能得到这样的恩赐呢?”只有知道工作真正意义的人才能视工作为祝福,才能在服侍他人中拥有不尽的喜乐——那喜乐来自于你所服侍的人生命的成长和更新。每逢圣诞和博士的生日,由麻风患者组成的合唱团,都会为博士唱歌祝祷。每当这时候,博士都会感动得落泪。这些人原本应该在无人知道的某个角落里,凄凉孤苦地度过残生,但现在,他们竟然能够唱着圣歌为别人祝福了。他们不再受制于恶灵、祖先之灵和巫师的暴力,他们从那个充满不安的世界走向那个充满平安的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博士快乐呢?耶稣说,“我来了,是要让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下),在史怀哲博士身上,有基督应许的丰盛的生命散发出的馨香之气。

博士是透过上帝来看万物的。他敬畏生命,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上帝。他爱动物,爱每一棵树。而透过基督,他又看到了他们——这些需要他帮助需要他医治的人。他为他们一生操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实践了耶稣的教导: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他对生命的敬畏,他的爱心与坚韧,感动了世界上无数的人。他们为医院奉献,参与他的事工,与他一起度过无数艰难的时刻,把光明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史怀哲博士,他是主所说的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和为义受逼迫的人。一句话,他是一个听到呼召就撇下所有来跟随基督的真正的门徒。

听道容易行道难,我该怎样回应基督的呼召?我又该如何去爱那最小的弟兄呢?

相关文章

  • 真正的门徒 ——读华姿《史怀哲传》

    他在非洲丛林行医五十多年,被黑人称为老爸爸。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一年,他90岁。他去世后,吊丧的钟声和鼓...

  • 史怀哲小记

    非洲圣人 史怀哲,1875年出生在德国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西泽堡的一个牧师家庭。史怀哲自幼就是一个在道德上十分敏感的...

  • 敬畏生命

    史怀哲出生于1875年,活到90岁,在哲学上提出了敬畏生命的理论。 史怀哲的爸爸是一个牧师,家里条件一般,但他爸爸...

  • 史怀哲:一个管风琴天才,敬畏生命的哲学博士,援助非洲30余载。

    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的“芳邻”一节中,初次看到史怀哲这个名字。经了解,发现史怀哲真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

  • 为什么说读史哲是一件大事

    为什么说读史哲是一件大事 ——在史哲文化中解放自己 原创 | 十二先森 读历史和哲学,赚钱...

  • 敬佩的人--------史怀哲

    今天在讲道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这样杰出的人,很令我敬佩!特地去找了如下整理的资料。 阿尔伯特·史怀哲...

  • 以后人生最重大的大事就这二件

    人生大事就只有传福音和成为真正基督门徒这二件事了

  • 「德兰修女传」读书随笔

    读书其实是读人。 每读一位作者的书,就是认识她的过程。 一本书就是她的思想,她的语言。 读华姿的 「德兰修女传」 ...

  • 为什么不让快乐成为习惯?

    “成功并非通往快乐的钥匙。快乐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艾伯特•史怀哲(获诺贝...

  • 真正的 门徒

    跟随耶稣的榜样,看到你的小组真正的生命转化(约翰福音15:12-17) 在耶稣的小组中“作门徒”到底意味着什么。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门徒 ——读华姿《史怀哲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hy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