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商微考系列(之一) | 智商到底是个神么鬼

智商微考系列(之一) | 智商到底是个神么鬼

作者: 流动盛宴爱码士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08:09 被阅读96次
花儿与少女

现在关于智商相关的书籍越来越多,我在亚马逊上简单搜索了一下“智商”相关书籍,得到了以下一些信息:

∙低智商社会
∙人格智商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
∙情感智商
∙人格智商
∙文化智商
∙智商大跃进
∙超越智商的思维
∙门萨·世界第一智商俱乐部
∙逆境智商
∙浪漫智商
∙智商导图
∙智商决定经商
∙……

关于智商的定义:(定义来自维基百科条目)

智力商数(Intelligenzquotient),简称智商(IQ),是用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智力”)的得分。人的智商呈正态分布,目前主流的智力测验(包含最常被使用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都采用“离差智商”(deviant IQ scores)的定义。亦即,个体的IQ分数,会和个体所属的常模(例如:和相同年龄、国家的人们)相比较。这个常模的IQ分数的平均值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即68.2%的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即95.4%的人的智商在70-130之间, 即99.6%的人的智商在55-145之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关于智商的说法:

∙ 他的智商跟阿甘差不多(电影阿甘正传,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智商是75,按如上定义的话应该属于正常范畴);
∙他能考到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这样的世界级名校,说明他智商高;
∙出国留学能不能成,主要还是要拼智商的(一位留学的前辈在我出国前跟我如是说,我并不认为这是决定性因素);
∙他做事的方式挑战了我的智商,让我的双商离线(双商:智商和情商);
∙人家智商就比咱们高,所以咱们努力几辈子也追不上,智商不可追;
∙这姑娘不光颜值高、智商高还嫁给了一个比她还优秀的老公,真是人生赢家;
∙朋友圈里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各类智商测试和左右脑测试这样的测试内容,还有各种转发的内容也都对智商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

1.智商究竟是什么?

智商,是一个人认知的能力。比如说逻辑推理,模式识别、短期记忆力这些与积累多少知识关系不大,但是能反映大脑的运算水平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个定数,如果一个人这方面不行的话,在其他方面也就不行。“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是遗憾的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早就已经做了无数研究,早就达成了共识,存在一个“一般的因素”,直接决定每个人在所有领域的表现。这个一般的因素,心理学家称之为:

g-因子(g‑factor)

关于g-因子这个概念,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

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09.10~1945.09.07)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心理统计学的先驱。

他是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的心理学家,同时他还引入了另外一个因素:

s-因子(s factor)

两个相关因素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以下链接去阅读:(来自维基百科)

智商的两个因素

与条目相关内容,我通过Google学术相关心理学界关于智商的论文,整理出了如下内容供参考:

关于智力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就在这段历史的初期阶段,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智力的一个特点:运用各种智力测试办法来对受测个体进行分类,其结果都基本相同。例如,语言的流利程度测试、数学能力测试、空间辨识能力测试及记忆力测试等等,都是为测试某种特定认知能力而设计的,尽管方式和内容不同,但在其中任一测试方式取得好成绩的人,其他方面的测试成绩往往也不错;反之,在某一方面成绩较差的人,其他方面的成绩一般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不同测试方式之间存在的重叠或关联现象,表明它们在测出某种特定认知能力的同时,也测出了某种带普遍性的智力因素。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设法把这种带普遍性的因素分离出来。这种带普遍性或一般性的共同智力因素(缩写为g),就是用各种不同方式测试出来的不同认知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要素。

对g的分离提取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就是要素分析技术。要素分析技术是在世纪交接前后(指19、20交接——译者注)由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首次采用的统计技术。对各种测试结果的相关性进行解释时,可能存在各种向量(或维度,即起作用的因素)通过要素分析可以找出其中最关键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数目越少越好。但是,通过要素分析,却不一定能寻找到一个可贯穿各种测试方式的要素来,有人会因此对这种方法及其结果提出异议。例如,在对性格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时,就找不到这种共性因素,而往往形成至少五个类别(神经质、外向、严谨、随和、豪放),每一种性格都和不同的测试题目有关。可是,斯皮尔曼也同时观察到这种现象:在对不同的智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时,总会浮现一个普适性因素。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心理学领域的不少学科带头人,都先后证实了斯皮尔曼的正确性,这其中就有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阿瑟·詹森(Arthur R. Jensen)和北卡罗来那大学切伯尔山(Chapel Hill)分校心理学家约翰·卡罗尔(John B. Carroll)。现今大多数智力研究专家喜欢用g作为智力的关键定义,可能与这些心理学泰斗的实验研究成果分不开。

不同人在各种智力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大多数都能用这种普适性因素得到解释。不管一项测试所要了解的是哪一方面的能力,也不管测试内容是什么(词汇、数字或图形),更不管所进行的测试方式是什么(书面的或口头的,个别进行或集体进行),结果无不尽然。单项智力的测试结果确实能测出这种能力如何,而同时也全都可以反映出g水平,只是关联程度略有差别而已。由此看来,在各种各样的测试形式中,都能够把这个共同的g提取出来。

反之亦然:由于每一次智力测试结果都“掺杂”有各种特定技能,故每次测试所测到的结果都决不仅仅是g而已。即使对于通常都包含十几个特定认知能力测试子项的IQ而言,所得到的分数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可反映更细微差别的能力“杂质”。对于大多数测试目的而言,这些杂质不会造成任何实际差别,因此g和IQ可以相互转换。但如果必要的话,智力研究人员完全可利用统计方法把IQ中的g因子分离出来。这种能把IQ中的g因子分离出来的技术彻底改变了普适性智力因素的研究办法,因为现在科研人员完全能够说明各种智力测试成绩之所以具有预测意义,完全在于它们都是那个普适性的共同因子在特定测试中的具体反映,而不再需要(象以前那样)通过开展许多次智力测试得到多方面的具体能力分数之后才能说明问题。

智力测试不但能够定量描述不同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还能让我们进一步洞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已知道,有些测试项目与g的关联性要比另一些项目好,而关联性好的测试项目中,那些需要g才能够解决的题目,即试题中所谓“主动性成分”的难度是很高的。试题的难度越高,就需要更高的智力才能够解决,而处理题目信息的能力,如相似程度或差异程度的辨识、暗示性信息的捕捉、新概念的理解……等等,都是智力在起作用的结果。完全可以这么说,智力就是指处理认知难题的能力。

这一说法和智力的非专业性定义十分接近。g因子对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些“聪明”行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如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知识的快速掌握能力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g本身所反映的只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不直接反映个人的知识水平,可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否丰富往往都和他的g 水平一致呢?(是否知识丰富了,智力测试得到的g水平自然就高?也就是说知识丰富是原因,g高才是结果?)这可能是因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本来在学习掌握新知识方面的能力就比别人强,反应更敏捷的缘故(即g是原因,知识丰富是结果)此外,区别一个人是天才、常人还是弱智的标准,也是用g最好。

人类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要素分析之后,终于证实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智力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可决定谁先谁后的权力关系模式。卡罗尔1993年出版的《人类认知能力种种》(Human Cognitive Abilities)一书对此作了很好的总结。该书把g放在权力顶峰位置,g的下一级才是所谓的智力群(group factors),如语言能力、数理逻辑、空间辨别能力和记忆力等。而在智力群以下的,才是那些需要知识或经验的能力,如对某一工作或职业原则的把握及具体实施能力等。

有些学者则用“多元智力”来区别对待人的各种不同能力和成就。例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就提出一种假说,认为人类成就可分为8大类,每一类分别对应某个具有一定自主作用的智力类型。加德纳虽没有否定g的存在,但他却把g作为多元智力中的一种,认为g主要与学业成绩及与学校相似的各种场合所要求的能力有关系。加德纳还认为:想用智力测试的办法来测试他所提出来的各种不同智力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可如果不用智力测试,则目前谁都无法证明他所提出的这些不同智力是否可以独立于g而存在,或者证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智力彼此之间是否可以孤立存在。还有一点,撇开心智能力不谈,加德纳提出的这些多元化智力到底可让一个人的才艺或动作技能发展到何种程度还不清楚。

还有人提出其他形式的智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和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这两种智力可能分别是“学识+人格”和“学识+特定工作经验或生活积累”的结合体。例如,所谓的“马路精”就算是实践智力的一种,它不外乎由两类知识组成,一种是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另一种属于无师自通,后者则是因特定的日常生活积累及特定环境中的相关活动——即所谓的“碰钉子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适性智力与个人已经取得的成绩或成就无关,它可不管你是地头蛇还是什么名人。g因子所决定的学习掌握知识的速度,它会大大地影响一个人,看他能否将所学知识反过来指导实践或变成间接经验,而不可以代替实践或经验本身。

2.智商决定性因素

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

如果一个人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他的语文成绩很可能也好,工作能力也强,自控力也高,他的体育成绩也好,他和别人的关系也好,甚至他的身高都更高。

注意上述内容,只是一个统计结论——大体上说,是有这样的一个趋势。用统计学的说法就是:

智商和上面所说的所有素质,都是“正向相关”的。当然你可以立即举出好几个例子来说某某和某某的智商高,但是一个语文成绩低,另一个不会与人相处;一个考入清华、北大这样名校的学生,工作以后的表现远不如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这没关系,我们这里谈的是总体而言,智商越高的人各方面表现都越好。

全球最聪明的人,知乎上有一个帖子,还算比较客观,大家可以移步下面的链接去看看那些顶级天才:

历史上有哪些智商逆天的天才?

以上的这些可以定义为:达芬奇效应,因为达芬奇就是个多才多艺的多面手。

当然,现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个说法其实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首先情商和智商也是正相关的。其次,现在心理学家认为对预测一个人成功与否来说,还是智商比情商重要。还有研究发现公司招聘员工,最该看的指标也是智商,而不是性格分析。

3.智商新解

一个对于智商的精妙比喻:智商就像体温一样。体温并不能说明你身体有什么病,但如果你到医院,医生测量的第一个指标就是体温。智商也是如此,它虽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智商代表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所以这个世界其实很不公平,强者样样都强,别人搞不好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但是我们也知道,有很多人智商虽然高,也还是没过好这一生,应了那句中国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最不公平的,其实是国家和国家的智商差别,也就是国民总智商

横坐标是各国平均智商,纵坐标是人均GDP

上面这张图表表现出了各国平均智商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上面这张表中的数据得到:

国民智商越高,人均GDP就越高。

上表中没有中国,中国国民的平均智商大约是105。从图上还可以看到特例:

卡塔尔的国民智商只有72,人均GDP却非常之高,因为卡塔尔是个产油国;中国的人均GDP虽然不高,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所谓的国民智商效应,其实就是聪明人的聚集效应。当你看到一个爱讨价还价的人,认为他每次都能够买到既好又便宜的东西时,那就错了。讨价还价不是聪明人的特长,你再聪明也占不到什么大便宜,因为背后的商家早就已经设计好了。

聪明人真正的领域是在处理复杂事物上,把聪明人和聪明人放在一起,他们处理复杂事物的水平就会非常之高,当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就可以称之为“智囊团”了,一个国家聪明的人越多,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就更加能适应国际外交,也就会被人称之为大国智慧

这个话题,今天就暂时聊到这里,这一篇算是我法国留学践行版第二季的一个内容的初探,我先从这个大概念入手,后续我会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和论证这个概念背后还隐含着哪些相关内容,从留学的角度看,智商并不是一个考量标准,留学成败的关键还是可以通过方法和策略得到解决的,而智商本身也是一个可以习得的技能,其中也是有方法可以提炼和总结的,之后我会陆续展开相关话题的探讨。

相关文章

  • 智商微考系列(之一) | 智商到底是个神么鬼

    现在关于智商相关的书籍越来越多,我在亚马逊上简单搜索了一下“智商”相关书籍,得到了以下一些信息: ∙低智商社会∙人...

  • 智商,是什么鬼?

    时人以智商高为骄傲,以智商低为卑贱。 智商,到底是个什么鬼? 且看: 还有:傻,愣,笨……等等。 由此,智商高有反...

  • 【113】你家的孩子并不笨

    怎样判断一个孩子的智商水平?那些被人们称为“学霸”、“状元”、“考神”的天才超能学生,真的具有超常的智商吗?面对自...

  • 速读《唐砖》13-15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 说韦神的智商是260普通人的智商是200,而狗的智商是140。所以韦神看我们普通人,就和...

  • 每日推荐小说

    十年读鬼经历,推荐智商在线小说

  • 论智商

    智商是什么? 上图只是说了一句空话,还有所谓的测定智商公式。测定智商的方法:你进行你这个年龄的特殊考试,考...

  • 矩阵分析告诉你为什么被人讨厌而不自知

    高智商的讨厌鬼 《奇葩说》第六季第一期大王和哲逸辩论「如果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愿意成为一个高智商的讨厌鬼吗?...

  • 人与人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人与人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先按一个维度定义将人分为两类,高智商与低智商的。 如果要做一件小事,一件对高低智商都能做...

  • 《智商税》预习实践(读书笔记)

    预习(《智商税》第二章,昂贵的免费) 《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高德 | 微信读书 https:/...

  • 3.15你交智商税了吗?

    齐帆齐微课 主题文 智商税 哈哈哈灵魂拷问,你的智商余额不足了吗?你有没有交过智商税呢?到底什么事所谓的智商税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商微考系列(之一) | 智商到底是个神么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ki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