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了一个新名词:内卷。翻箱倒柜的查了一下词典,没有很确切的解释。
内卷,网络流行词,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沉默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挺奇怪的一个词,多念几遍真的好像会被自动卷入到一种情绪中。听身边人说,这词火了一年了,看来内卷被附着上了火一般的能量了。
其实呢,仔细想想,看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情,内卷这种现象确实挺火的:妞妞的妈妈给女儿报了钢琴课,结果牛牛的爸爸就给儿子报了钢琴课和舞蹈课。然后呢,楠楠的奶奶就给孙女报了钢琴课,舞蹈课,绘画课。结果呢,就是这个样子,一层层的往上加,只是可怜了几个孩子,每天都要不停的东奔西走,忙不迭的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又被逼着去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种各样的现象确实内卷了。
这种无创造性的单调重复的内部消耗是内卷化,随手一抓,身边正在发生着的现象都逃不脱内卷。例如,看电影(有限资源)时,当第二排的人由于前排遮挡而坐直时,后排的人(同行)也会纷纷坐的更高(竞相付出努力)。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俗语说的很对,骑马找马。很多事情,也许因为身临其境的缘故,而感觉不到自己的异常;只有等到时间久了,所有的症状都展现出来,才会慢慢的感觉到有些行为意味着什么。例如,我倒夜算是一个喜欢看书学习的人。不过呢,选择性极强,就是说只看自己喜欢的,对于不喜欢的,无论什么有用的书籍,都嗤之以鼻。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特别棒,尤其是作文,根本不用打草稿,先在心里过一遍思路和框架,直接拿起笔来,笔耕不缀。而且往往都是优,很得语文老师的赏识。数学不行,根本不学,大约也是及其讨数学老师的厌了。
工作之后,看书的性格没改,一直持续现在,这倒也是好的习惯。尤其是从事今天的工作之后,记得当时的初衷是好的,康复是一个新的职业,需要付出代价,学习是好事,多读书分享一下。然而,后来却发现我读书,其他人也读书,或者要多一些,再或者说形成一种风气,无论是否需要,大概成为一种攀比心理,也许就是内卷吧。
人类的独特性是拥有一个自我意识,这种潜力可以带我们离开,也可以带我们回来,还可以带我们超越,生命进程中遇见的阻碍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目的就是为我们的发展创造前提。
美丽的人生内卷是一个新名词。作为新词,目前尚未查到有任何标准或权威的定义,只有一些大致上的理解。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不必深究,也难以深究。就其实,防止内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的,持之以恒的做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