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清醒
清醒并不是一觉睡醒,很多人早上醒来,如果今天不工作或者不上课,很可能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清醒的,其实不然。
有些话实在不吐不痛快!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自以为头脑清醒的案例:
刘大爷和张大妈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两口生活简单,每天生活都是一样:早上两人一起吃了早饭后张大妈上街买菜,刘大爷看报,下午刘大爷出门和朋友下下象棋,张大妈出去打打麻将,晚上吃过晚饭以后张大妈可以去跳跳广场舞,刘大爷在家看看电视。老两口年辛苦了一辈子,本来可以靠着年轻时攒下来的钱和养老金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
但某天,张大妈身边的朋友开始给她推荐一款神奇的产品,她这样说:“我家老伴儿啊,用了它以后,这头不疼啦,精神也好多啦。多年的那啥毛病也没有啦!”张大妈一开始半信半疑,结果身边的朋友都在推荐那款神奇的产品:“跟我们一起去听听课吧,他们那儿的人可好啦,都是什么什么专家头衔!”这种攻势张大妈哪里受的住,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约了个时间便和朋友去听课。
这课是不听还好,这一听真是悔自己怎么没早点来啊!张大妈刚来到这里,热情的工作人员便迎了上来,一口一个阿姨,对张大妈嘘寒问暖。张大妈的防备心顿时卸下大半:“唉…,平时儿子在外面工作也不爱跟咱老两口联系,还要我们打电话去关心他的状况,不像这些年轻人多体贴啊!” 随着会场响起的音乐声,老师披着一件白大褂,里面衬衣打着领带,在一片喝彩声中精神抖擞的走上讲台,在场的嘉宾们激动万分,此时会场的气氛也热了起来:“202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比达到**,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患者达到**。很多病需要非常昂贵的检查和治疗费用,我们**科技为了宣扬国家**的精神,在**的大力支持下,**教授特意研发出**提供给千万家饱受摧残的家庭,**不看广告只看疗效!各位叔叔阿姨能够成为我们的成员是**的荣幸,希望大家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我们**科技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一片喝彩。张大妈此时已经完全缴械投降。 “我们这么做其实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但是服务万千家庭是我们**科技的宗旨,相信在**的带领下我们能帮助更多的家庭解决**的问题!!” 鼓掌声响起, 此时在座的嘉宾早已以按耐不住,大家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张阿姨,我们**科技此款药目前还剩*盒了,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可以去给您向总部申请!”那位让张大妈感觉比亲儿子还亲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多时:“您可以交付定金给我,这边我就给您注册为咱们**科技的铂金会员,以后我们**科技公司举办的活动您都可以来参加,我们还有大礼相送!” 张大妈的脑袋点得像捣蒜泥一样。
就这样在团建活动、抽奖送礼、讲座授课…等等一系列的狂轰滥炸之下,张大妈和刘大爷的积蓄就这样全都耗在了**科技的产品上。 他们的儿子得知此事后差点背过气去,为此和老俩口大吵了一架,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张大妈和刘大爷,反而让他们关系变得剑拨弩张。
各位观众朋友,我在这儿讲的可不是故事。这样的事情或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正所谓三人成虎,我想问问各位观众朋友,你们觉得张大妈头脑清醒吗?
好,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我们接着看另一个案例:
小王是一名大二学生,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也算是得偿所愿吧。但大学的生活让小王很困惑:曾经高中那种打鸡血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了,身边的同学迷茫,自己也迷茫,小王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去体育场打打球,晚上泡图书馆。 虽然大学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小王觉得现在找不到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了,看着学长学姐们为了找工作而东奔西跑,小王不知道那是不是以后自己也要奔寻的方向。
由于这几年就业环境,小王知道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竞争很大,但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该何去何从。当他听到同学给他推荐一些线上的学习课程时
“哼,都是骗子,那都是割韭菜的!”小王这么回应。 为了赚点零花钱, 小王前段时间加了一个所谓的大学生副业推广群。对方要求收取服务费,虽然不多,但对方收了钱后又编造理由继续引导小王交钱,小王意识到是陷阱,遂立即退群并拉黑了对方。小王心想:“唉…这个社会套路太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人的安全感会被一点一点掏空的,我想再问一问各位观众朋友,你们觉得小王的头脑清醒吗?
其实我们觉得自己大多数时候是清醒的,甚至觉得和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是愚蠢的。
同一件事,因为我们认知和态度的差异,往往得到的是不同的结论。
何为清高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让你感觉ta自视甚高,不太合群。似乎我们喜欢的东西或者在意的事情在他看来不屑一顾,没有意义。ta跟我们就不在一个圈子。
小唐是一名国企职员,虽然工作乏味,但小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虽然工作乏味但好在小唐的休息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小唐很会安排他的休息时间:健身运动、学习考证、喜欢水族造景、坚持写作,可以说小唐非常的正能量了。但是小唐性格比较直,看不惯的事情不会迁就,不喜欢的人不去接触。长此以往,小唐给大家留下了桀骜不驯,不懂变通的印象。
在看到一些工作不够踏实的年轻同事,却因为能说会道得到了提拔后:“切,投机取巧!迟早栽跟头!”
在饭局上看到一些同事端着酒杯,给在座的同事们挨个敬酒的时候:
“喝喝喝,怎么不喝死你们一个个的!”
没错这些都是小唐真实的想法。
清高并不意味着清醒,有可能是愚蠢,当然愚蠢的人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而清醒的人中也有清高的,这样的人虽然让人感觉少了些人情味,但他们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陈道明的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在天津大学任教,是一名大学教授。优越的家境,良好的教育,陈道明身上一直都带着文人的气息。当时父亲对儿子的期待是成为外交官或者医生。但是陈道明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反而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陈道明在杨澜的采访里说:
“我一上酒桌应酬就是煎熬,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了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八次时,你就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很多人心中的陈道明是一个非常“孤芳自赏”的人,其实并不是,他也不是有意地跟圈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他的朋友也了解他,因为他觉得自己上酒桌就是一种煎熬,因为他没啥话说,也不喜欢喝酒,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他来说,在酒桌上的应酬就是一种煎熬。
看得见的教养是很容易的。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你会向对方表示感谢;安静的图书馆里,你自觉保持安静。 可往往看不见的教养才是最难的。在群体意识中,谁能保持自己的见解?谁又能不在意众人的眼光和想法,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芳华》拍完后的一次饭局上,冯小刚提出让演员苗苗跳舞给大家助乐,苗苗犯难,陈道明帮她打圆场:“人家穿高跟鞋不方便。”但有人不干了,在一旁起哄道:“没事,比划比划就行!” 陈道明怼了回去:"你没见过跳舞啊。”
我们都简单的认为清高是一种特立独行,恃才傲物的态度。而忽略了清醒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上的重要标尺,这杆标尺帮助我们面对汹涌的浪潮能泰然自若,面对纷繁的诱惑能从容不迫。
陈道明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什么剧你不拍?”。
陈道明说:“抗日神剧我就不拍,因为它不光是一个电视剧,它还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问题,将来我就想,那些90后,00后甚至10后,他是不是认为抗日就是哪样啊,穿着皮大衣,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
把我们的人生活明白,清高与否不重要,但要活得清醒。
一个人在我们心中有分量的话,他讲的笑话都会被我们当成真理;如果一个人在我们心中一文不值,他说的真理也会被我们当成笑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