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过期废柴·美文集散文读书
这首最沉痛的亡国诗,其作者却是一个投敌叛友、愧对红妆的文坛名宿

这首最沉痛的亡国诗,其作者却是一个投敌叛友、愧对红妆的文坛名宿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0:26 被阅读0次

    据说,清朝大批评家金圣叹曾经给他做官的舅舅写过这样一副寿联:

    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那他的舅父是什么人呢?为什么金圣叹会对他如此不敬、如此嘲讽呢?

    原来他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文坛盟主、东林党领袖之一——钱谦益,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为人所不屑的反复无常、几易其主的斯文败类之一。

    说起钱谦益,可能很多人未必知晓,但说起他的继室妻子,很多人就应该有所耳闻了。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侠妓柳如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还曾经为她写过一本著名的《柳如是别传》。

    而钱谦益之所以令人不齿,也跟与柳如是等风尘女子的强烈对比有关。

    当年南明小朝廷覆灭在即,清兵大军围城,许多朝廷官员、有志之士,或自杀殉国或不屈而死,而柳如是乃一介女流,青楼出身,也力劝夫君一起投水殉国。可是钱谦益,这位曾经的东林清流、朝廷柱石却下水试了试说了句“水太凉”,而“谢以不能”。不仅如此,他还率众出城迎降清军,后又主动剃发易服,做了朝廷的要员。

    所以时人作诗讽刺他说: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投靠新主了。当年,东林党人被斩杀殆尽,而唯独他却投靠了政敌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做了南明小朝廷的高官,作为曾经的东林领袖,这不是“叛友”是什么?只是这一次因事关民族气节而更为人所不齿,以致最终落得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再反观比他小30多岁的娇妻柳如是,其殉国壮举虽被钱谦益阻止,却耻于夫贵妻荣,独自留守故里,后来更是在钱谦益卸职回家后,鼓励支持他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在钱死后,一代侠妓柳如是,三尺白绫了却了残生。和这位青楼弱女子相比,那些饱读诗书、世受国恩、深明圣人之训的文士朝臣,难道不汗颜吗?

    也许是因为贤妻的感化,也许是在新朝不得志,也许是真的后悔了(或许也有伪饰的成分),钱谦益晚年,写了许多怀念故国、痛斥清廷的诗作,其中这首《后秋兴之十三》可谓沉痛之至,甚至可以称之为史上最沉痛的亡国诗。

                          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这首诗写于明朝皇族反清复明武装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也称桂王)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之后(最后一联暗含其意),可以说复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所以诗中才会沉痛言道:

    连天涯海角之地的崖山一角,也已经不再属于中华了。(那里曾经发生过历史上最壮丽的“崖山海战”,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南宋世族10万多人,随之蹈海,三天之后,尸浮海上,景象触目惊心,书写了中国文化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现在想像屈原一样找个地方投水,都找不到属于中国的捐躯之地了,更何况是乘着小船去归隐呢?如今关河望断,也没有汉家的旗帜;日月吹残,也只是胡人的茄声了。国破家亡,奔月的嫦娥即使想回家也已无处可归,唯剩痛哭,明朝的遗民不也如此吗?

    只是,此时的钱谦益恐怕想将自己归入明朝遗民,也是不可得的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惜此残躯,苟活这几十年呢?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钱谦益的愧悔应该是真切的。只是国破家亡之际,文人气节尚比不上青楼红妆,且又反复无常,没有定性,既为明朝遗民所不齿,又为清廷所不容,被写入《贰臣传》,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来,乾隆皇帝还亲自下令焚毁其书,文学成就因人品而不被认可、难以流传。

    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首最沉痛的亡国诗,其作者却是一个投敌叛友、愧对红妆的文坛名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q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