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尽孝,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滋养,老年人的孤独,往往在于年华老去、无人倾听、无人陪伴、不会使用新的电子产品,好像自己被时代抛弃。
前段时间,老爸在上海的肿瘤医院住院做手术,临床是位六十八岁的大叔。这位大叔又高又胖,是上海当地人,有两套房,一个女儿,老伴也是身体不太好在家休养。
老爸平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突然被圈在医院出不了门,心情很是焦躁。
医院规定,陪护的只能有一个人。虽然我在病房日夜陪护,可弟弟妹妹仍然每天来医院,带点老爸喜欢吃的水果,弟媳炖的酱猪蹄,重要的是能和老爸在楼下说一会话。
做了手术后,老爸需卧床休养几天,我打电话不让他俩再来医院,来了也是见不到人。
可是弟弟含泪说:不去医院,也是不放心,什么也做不下去,不如来医院,感觉离老爸近一些,心里踏实。
临床的大叔,不太爱讲话,时常一个人默默躺在床上。女儿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所以他身边没有人陪护,只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医院住着,等手术时女儿答应再来陪护。
同病房里有四张病床,只有他没有人陪护,其他都有人。特别是靠窗病床边陪护老伴的那个大姨,爱说爱笑又热心。常问他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他总是摇头,客气的说谢谢!他不想躺着的时候,就坐起来,总是看着我们说话,不插言,如果你问他话,他也很认真的回答。
三张床上的病人都安排了手术的具体时间,只有他的没有安排。隔日他女儿赶来了,火气还挺大,说什么又不做手术打电话让她来干什么,还得耽误接送孩子。
他安慰女儿别急,问问医生让她来干嘛,问完赶紧回去,尽量不耽误接送孩子。
陪护的那位大姨看不下去了:“父母养你长大,父亲住院,不做手术你来看看就不应该吗?”
过了一会,他女儿从医生办公室回来了,一脸肃穆,紧咬下嘴唇。
原来那个质离子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他父亲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了。也就是到了晚期,没法再做手术了,所以让她来把实际情况告诉她,让她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保守治疗。
隔壁病房有个老杨,才五十多岁,家是安徽芜湖的,因为在老家手术做的不成功,又到上海二次治疗。他和父亲同一天入院,办理陪护手续时,一块来的儿子说自己工作忙不好请假,只能过几天父亲手术时再来。办理好入院手续,送到住院部门口,就转身走了,还要急着赶回去的火车,不晚明天上班。
老杨说他家里养着螃蟹,老伴要照顾着不能来,只这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不敢请假。
前几天妹妹妹夫从外地急匆匆赶回家来,原来是孩子的爷爷突然间得了急病住院,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
妹夫兄弟四个,全都在外地,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老母亲拿起手机,怀着无限歉疚,忐忑不安的给各个儿子打电话。
我能想象出妹妹的婆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弯着腰,伸着头,拿着手机在医院的走廊里逐一给儿子打电话:“你爸住院一周了,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我是拖不下去了才给你们打电话。我知道你们都忙,假不好请,生意也耽误不起,孩子大了,家家都需要用钱。可是,我又怕”……
妹夫是老小,回来几天也不见三个哥哥踪影,打电话老说快回去了。看着病床上憔悴的父亲,清醒一阵迷一阵,且大小便失禁,没办法,他只好自己做主,给老父亲转院治疗,看能不能尽快脱离危险。
几年前,曾有一则新闻: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父亲仍没死。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即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也有媒体报道:在湖北京山县农村,有“自杀屋”、“自杀洞”。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
当地人对此习经为常,有村民说,只要满足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这样几个条件,老人自杀就是“明智的选择”。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不想拖累子女,当老去的那一天,他们心中的悲凉孩子是否懂得?
子女尽孝,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滋养,老年人的孤独,往往在于年华老去、无人倾听、无人陪伴、不会使用新的电子产品,好像自己被时代抛弃。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光是有时效性的,而孩子陪伴父母的时光也是有限度的。就像食物一样,做孩子也是有保质期的。古语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不要让遗憾长留,不要让父母绝望,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图片源网,如有侵权,望告知,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