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妙的云端之旅

奇妙的云端之旅

作者: 静待花开1975 | 来源:发表于2020-09-07 12:59 被阅读0次

            这一场遇见,新鲜而又奇妙,未曾相约,也不曾预告。我和我新一届的学生就这样相聚云端,踏上了长达三年的语文学习之旅。

            在这之前,我认真做了开学第一课的规划设计,设想了种种和学生相见的画面,甚至连我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语,都做了精心的预设,但现在,这些显然都没有用了。大病初愈的新疆比以前更加谨慎,城市解封后第一时间就下达了延迟开学,网络授课的命令。于是,省去繁琐的入学手续,网络报名,建班级群,开视频会,来不及见面,来不及握手,我们就这样跨越距离,在虚拟的空间里相见,开启了我们奇妙的云端之旅。

            站在云端,我看不清孩子们的脸。却清楚的知道,另一端,有百十个孩子盯着我分享的屏幕,听着我说的每一句话。因为看不见人,他们只能依据我的声音和语言判断我的年龄、性格,而我,也只能借助一份份提交的作业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

            这一批孩子,不同以往。因为二中不再招收新生,全县少数民族学生分散到各个学校,结果就出现了现在这种状况:一个班级,一半以上学生是少数民族,起点低,基础差,教他们,几乎要从零开始。面对这样的学生,心里没法轻松。          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和学生见面,走进学生内心。所以我用了一半之多的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我自己,包括自己的成长经历、志趣爱好、教育主张……我是真诚的,不为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只为让孩子们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老师。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的,不管那一棵树多么幼小,那一朵云多么缥缈,那一颗灵魂多么贫瘠,它都已经站在我面前,等待着我的推动和唤醒。面对这样的一份信任和期待,我不能不全力以赴。

            正式开课第一天,考虑到孩子们手里没有书,备课组统一决定上古诗,简短,简单,以激发兴趣、诵读、赏析为中心任务。我和孩子们面对的第一首诗是曹操的《观沧海》,我坚守之前的教学主张,从走进诗人为切入点,详细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之后才开始解读诗歌。为消除对诗歌的畏惧感,我尽可能把诗歌的解读简单化、浅显化,交教给她们解读思路:谁写的诗?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然后按照读顺、读懂、赏析、成诵的步骤进行,很快就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天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又教给孩子们抓意象、品意境、悟主旨的方法赏析诗歌,可惜,网络不给力,我和孩子们跌跌撞撞上完一堂课,效果减半,留下不少遗憾。

          第三节课,我利用早读课巩固复习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后才开启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却也是学生不怎么喜欢学的一类文章,所以,兴趣引进门,方法推开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是很遗憾,不断有学生反馈网络卡顿,不知道我精心的导学设计到底对孩子起到多少作用。

            网络学习,自然解决了不能开学、不能上课、不能面对面交流的困境,但讲真,要说效果,真的不敢想。学生有没有在用心听?有哪里听不懂?作业是怎么完成的?我一概不知。尤其是博尔通古和西戈壁的学生,家长不重视,老师又盯不住,很多孩子不交作业,任你多少遍催促他都无动于衷。这种无奈和尴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的苍白。那时候,我恨不得自己能穿越,飞到不写作业不进课堂的孩子身边,把他们一个个抓进课堂。那一刻,我盯着屏幕,望着云端,竟突发奇想:如果云知道,会不会把我精心准备的诚意和期望带给我的每一个孩子?会不会在遥远的云端,也搭一座桥,让我们彼此慢慢靠近,牵手,然后再一起风雨兼程?

            不得不说,和孩子们相聚云端,有很多在校学习体验不到的奇妙感觉,无法见面,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各种猜想中锻炼想象能力;借助批阅作业的平台,我跟每一个孩子说鼓励的话语;呈现在我面前的作业五花八门,偶尔欣慰,大多时候只能无奈的苦笑……

            奇妙的云端之旅,几多希望几多失落,几多欣慰也几多感慨。愁肠百结也万般无奈,真正的让我欢喜让我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妙的云端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ld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