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是重要的个人信贷业务,目前随着国内消费信贷市场的快速繁荣(很大部分功劳在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玩法),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成为业务中的现金牛,也成为整体大零售业务转型中的一个亮点。但银行业务素来最怕的就是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一般意味着高风险(当然在很多低风险的业务中也因业务、人员的原因有很多高风险),信用卡既然是高收益,也必然是高风险,因此我们来看看信用卡的主要风险都有哪些。
信用卡作为信贷业务,最基础的就是违约风险。违约就是客户无法按照约定的规则正常的偿还信用卡业务。约定的规则,在于信用卡本身是先透支,然后偿还的业务。如果能全额偿还,那么客户的主要盈利点就在作为支付工具的银行回佣,对银行而言是相对低价值的;如果不能全额偿还,可以最低额还款,最低额还款就是先还一部部分,好处是资金压力延后了,坏处是要计收利息,对银行而言,这部分客户利润是最高的,当然,首先是还不起全额还最低,然后就是还不起最低,然后就是完全不还钱,风险也就是这么聚集的;另一种是分期还款,为客户做一个分期的还款计划,合理帮助客户做好资金安排,客户的好处是还款利率比循环利息稍低,坏处是目前很多的分期计划一旦开始,手续费都是提前交的,所以即使后续要提前还,手续费也不会退了,对银行则正好相反,提前锁定了收益,而且因为客户还款计划被安排,因此逾期情况会稍好。
那我们先看下信用卡业务的坏账率:
信用卡的第二大风险在于欺诈风险。欺诈风险与违约风险不一样,违约风险本质在于信贷审核不严,对自身所经营的客群、客群的变化和市场风险变化没有精准的认识。而欺诈风险则是斗智斗勇的事情了。
欺诈风险第一种在于盗刷,所谓盗刷就是当正常的客户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把客户的卡信息窃取了然后复制一张一样的卡片,然后刷客户的额度,这种盗刷一般出现在国外比较多,而且这种盗刷客户可以提供自己的不在场证据,一般都可以通过调扣进行见面,银行会吃掉这部分风险,国外的团伙作案和正规商户勾结的大有人在,目前支付场景很多都是使用二维码、手机Pay,可能这种盗刷风险会小一点。
另一种欺诈是骗贷,也就是在审核的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比如工资流水,财产证明,这些都是可以作假的,一部分是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包装,收取一定的费用,另一部分也是有银行的风控人员作为内应,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规避审核的方法。这在任何信贷的市场都会存在,只是企业的骗贷可能是公司财务造假,收益也较高,个人的信贷造假多少有点苦力活的意思。
第三种是危害看上去没那么大但目前越来越严重的一种欺诈。为了促动信用卡的消费、APP的活跃,不管是银行还是商户都会做一些营销的活动,或者消费后奖励一定的积分。因此存在第一种是养卡,通过虚构交易,争取积分,积分换礼品,换里程,然后换钱;或者通过虚构交易,来提升额度,最终实现套额度;或者是通过POS套现(正常的取现利率>>消费利率,而且可以通过全额还款完全不需支付利率,只需支持刷卡手续费)。存在的第二种是伪冒,因为目前很多商户都有试用或者免费领取的一些机会,通过绑定信用卡进行验证就可以获得机会,但目前的验证并不是严格的4要素验证,因此市场上就有人钻空子,比如某个规则里可能只验证证件号后几位,那么通过不断的修改身份证前面的信息来伪冒不同的客户进行验证;甚至目前市场上还曾出现过台湾信用卡卡片生成的软件,可以快速的生成批量的卡号/CVV2/有效期等,据说在某些酒店的验证通道里是可以通过的。这样的伪冒似乎性质没有前面那么恶劣,但实时上银行在这方面受到的损失正在快速扩大。
信用卡的第三大风险在于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概念很广,之前的任何一种风险都可以归于市场风险,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因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银行承受的市场风险。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高的坏账率,那么首先市场变成了共债市场,应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次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暴利,因此能够很快的回收成本并将原始资本退出,至少做好不亏本的打算(有很多贪心不足的,还不快撤,甚至还加足杠杆不要命的,真出事的时候就没办法了),但从银行的角度看,虽然银行已经严加审核严加管控,但为了追求规模,追求效益,为了不被互联网金融甩一大节,有时候也身不由己,但银行的本分和要求,银行成为了利率不太高,风险一样大,很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都说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立身之本,信用卡的风险当然也远不止这些,后面就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做的一些市场,我们也再学习学习,大致分以下几个课题吧:
- 信用卡市场的ABS之路——资产处置
- 助贷市场分析——互联网与银行的勾结
- 信用卡市场的崩溃和发展——美国台湾学习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