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有方法77——未来的学校

教育有方法77——未来的学校

作者: 井蛙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05:35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分享泰德·丁特史密斯的《未来的学校》

                          引言
                  我的教育长征

            几年前,我想通了一件事。这是一个人工智能全速发展的时代,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吞噬着成百上千万个传统工作机会,彻底颠覆了人类能力的培养重点。而我们的教育体系却执迷不悟,继续以旧时代的社会需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统一训练。如果我们不对学校进行彻底变革,那么如今的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大批量地被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逼迫到人生边缘,甚至成为威胁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罪魁祸首。但真正明白这一点的没有几个人。
            潜伏中的危机总是让人坐立不安,想做出些不寻常的事情来。我也是一样。我组织拍摄了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我还与教育界思想领袖托尼·瓦格纳合作撰写了《为孩子重塑教育》一书。一部电影、一本书,主题都是讨论在创新时代重塑教育的迫切需求。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路上奔波。我走遍美国50个州,举办了100场社区论坛,拜访了200多所各式各样的学校,组织了1 000次会议。一年间,我在酒店住了245个晚上,被机场安检人员搜了68次身。我走进各个种族社区,这些社区遍及美国现有的全部经济阶层——有些穷到一无所有,有些穷得仅能糊口,有些正处在走向穷困的下坡路上,还有些富裕安逸、衣食无忧。我还见到了手握教育大权的领导人,也时常能有机会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启迪。这就是我的教育长征之路。
            在美国各地,我见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做着不同寻常的事情。我目睹了教室中异彩纷呈的创新教学实践,体验到了令创新思想百花齐放的环境和条件。在每一个社区,我都感受到了人们内心强烈的学习热情,但这种热情却并没有映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学习的劲头似乎无处不在,却又转瞬即逝。如果说一次性迸发的学习冲动是偶然,那么日积月累的学习动力则更有深意。这种精神的存在,说明人们在遍及美国各地的创新教师的启迪下,对学校的未来充满希望。这种希望是强有力的,是能够通过努力去实现的,可以将我们一步步从堕落的边缘拉回来,重新站稳脚跟。这种希望,就是对未来学校的希望。
            本书中,读者将跟随我的脚步走遍美国,去看看那些真实的、给人以震撼和启迪的教学案例。有些案例发生在学校,有些发生在课外辅导班,还有些发生在跟学校根本搭不上关系的地方。
            乍看来,许多案例之间完全没有关系,甚至放在一起略显凌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了其中潜藏的共同特质。而这些共同特质,能让学生在各类环境下都茁壮成长:
             目标感(Purpose):勇于挑战那些重要的、能让周围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课题;
             关键能力(Essentials):积极培养创新社会所需的技能和心态;
             自主性(Agency):学生能自己掌握学习的方向,一步步成长为能够自我引导,充满内驱力的成年人;
             知识(Knowledge):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深刻、值得长久留存的,可以让他们具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将知识传授给他人的能力。
            我们将上述特质总结为PEAK原则,即目标感、必备能力、自主性和知识的简称。这些特质在学前班、蒙台梭利学校和幼儿园中随处可见,在这些地方,孩子们都很喜欢来学校,每天能以快乐的心态去探究深刻的知识内涵,掌握关键技能。在创新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中,随处可见人们身上散发出来的PEAK之光。员工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去发现、去创造。但在大多数学校里,无论是小学里的低年级课堂,还是大学里的大讲堂,我们都看不到PEAK的身影。在典型的美国教室中,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学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学。学校会循规蹈矩地将规定内容全讲一遍,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本发展不出任何关键能力。他们被迫加班加点地读书、写作业,以同学为参照,就想着怎么在成绩上超越其他人,却完全找不到任何真实的目标感。就连那些在学术研究上一路走下去的顶尖学者,都没有谁真的从课堂教学中获得过多少知识和感悟。如今的教育,是彻头彻尾的反PEAK教育。
            发展需要条件。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如果学校能从自身做起,将PEAK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之中,会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我们会了解到,美国的立法官员是怎样拍着脑袋定政策,亲手将PEAK精神从教室中铲除出去,还打着“有教无类”的旗号,践踏着数以百万计的孩子身上原本十分茁壮的生长潜力。我还会给出一些针对现实情况的解读,这些解读很可能会让读者觉得难以置信,甚至不合常理:
             如今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对人的潜能进行排名,而不是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
             “大学备考”极大地阻碍了K-12学校之中的学习和创新;
             所有学生都需要更多的“动手学习”;
             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差距越来越大。而我们成天努力去缩小的成就差距,却不是最需要付诸努力的地方;
             我们完全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作为挑战交与学生,并用这样的方法让教育变得更优秀、更合理;
             从迎接人生和社会挑战的角度来看,K-12学校如果能真正搞好教育,高中毕业生的能力会比目前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要强;
             教育者在重塑学校时利用的变革模型是设立条件和环境的模型,而非规定日常具体学习实践内容的模型。
            如果读者对上述说法持保留意见,我非常理解。毕竟,这些说法是与某些传统教育智慧针锋相对的。但我还是希望读者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本书随后的内容中,我们将一同挺进教育改革的最前线,探访学校最核心的内在本质。我们将看到那些真正茁壮成长的孩子,究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利器。也将看到那些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主动性,而不至于在未来成为人工智能的受害者。我们还将看到那些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乘风破浪,开拓前行。在此,我邀请读者和我一同观摩,一同接受启迪、感受震撼。
          ……

            每个时代都有睡着的人,也有醒着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醒着的人。

            如果您读完作者的引言,一定会感到教育改革的紧迫。它不仅事关孩子们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我们也能看到一部分教育先行者已经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迎头赶上。

            这不是国与国的竞争,这是整个人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赛跑,是我们几代人如何立足与这个蔚蓝星球的大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有方法77——未来的学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va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