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这是真的?”张阿姨拿着医院刚刚作出的检查报告,手一直在发抖。
60出头的张阿姨十分关注健康,单位年年也会组织体检,除血压偏高外,张阿姨每年的体检结果都十分正常。然而今年9月,张阿姨却突然查出了肺癌晚期。
张阿姨怎么都想不明白,每年都体检,怎么还是得了晚期癌呢?是医生能力不够?还是体检项目不对呢?
年年体检,为何查出癌就是晚期?
一般我们每年定期的常规体检,主要分为体格检查以及仪器检查,例如检查身高、体重、体态等,接着仪器还需检查自己的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
而这类检查,只是为了更好让我们多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重要器官的运行情况,另外还能发现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
但是,健康体检 ≠ 防癌体检,普通体检根本查不出癌症。而且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对常规体检时所需的生理指标有太大影响。
不仅如此,体检的频次、项目、地点都很重要。项目的选择要体现个性化需求,最好长期选择同一家体检机构,这样体检报告能有连续性和更强的参考价值。
定制一份“个性化体检单”
一份“个性化体检单”的出炉,前期要有4步:
1、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疾病;
2、沟通已有的健康问题;
3、沟通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否久坐,压力大不大,有无抽烟喝酒;
4、根据医生的评估、建议,选择检查项目。
一般体检机构都会有多种“套餐”,包含项目和费用也不等。
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体检内容大致分成两类: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X”。
其中“1”是基石,是必选或常规体检。“X”即个性化项目,需结合工作环境、性别和年龄因素、生活方式以及过往疾病史或家族疾病史等选择。
体检漏掉5项可能误大病
一些体检项目需要暴露隐私部位,或有疼痛等不适,很多人会自动放弃,但这很可能遗误大病。
1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排名第一的弃检项目,39%的人会主动放弃。
检查优势: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
可检疾病:各类肛肠疾病: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
建议人群: 国人直肠癌发病趋向年轻化。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2胃镜
体检中,不足1%的人会选择胃镜。
检查优势: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可检疾病:胃肠道炎症、糜烂、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血管瘤、肿瘤等。
建议人群:普通人群每5年做一次胃镜,已有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
注意事项:做胃镜检查前不能吃任何食物,检查后应等麻药过后30分钟才能进食。
3粪便检查
很多人怕脏、嫌麻烦,放弃大小便检查。
检查优势: 粪检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
可检疾病: 尿常规:结石、泌尿系统炎症、淋巴管病病变等。粪便分析:胃肠道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胃肠道肿瘤等。
建议人群: 普通人群每年筛查一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
4胸片
很多人因为怕辐射而不拍胸片。
检查优势: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可检疾病: 肺炎,肿瘤,骨折,气胸,肺心病,心脏病等。
建议人群: 普通人群在体检时每年拍一次胸片。
注意事项: 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5妇科检查
害羞暴露隐私部位,不少女性会避开妇科检查。
检查优势: 及确发现妇科疾病、判断子宫形态和位置是否异常。
可检疾病: 外阴:肿瘤、炎症、尖锐湿疣等。阴道:畸形、炎症、白带异常等。宫颈:畸形、炎症、肿物、癌变等。
建议人群: 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至少一次妇科检查。无性生活,建议咨询医生。
这4类人更应做防癌体检
1各类肿瘤高风险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频繁接触致癌物质、频繁性生活(特别是女性)等都属于肿瘤高风险人群。
2居住在肿瘤高发地区
广东省为例,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河南、河北等地区食道癌高发。上海、江苏等地是肝癌高发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是肺癌的重灾区。
3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吸烟、喝酒、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癌风险。吸烟已经被证实是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饮酒过度则会导致肝硬化,继而容易引发肝癌。
4年龄在45岁以上
45岁以后,要有防癌意识,“五十而知肿瘤”的现象屡见不鲜,应该提前做好防范。但是年龄并非是绝对的门槛,这些年,肿瘤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
癌症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治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没有出现癌症症状时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资本!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