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扫“福”之“祸”到宁波七塔寺别称之误

从扫“福”之“祸”到宁波七塔寺别称之误

作者: 傩舞在明州 | 来源:发表于2021-02-05 07:40 被阅读0次

    年关已至,集五福俨然已成过年新习俗。

    几天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一封致歉信,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事情的缘由是该社文创部推出的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中收入的“启功五福”中出现了一处严重的错误——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

    不知道你看出来了没有?反正对于我这个书法的门外汉来说好像没啥问题。

    今天有读者向我们反馈产品中有一处错误:‘启功五福’中有一个为错字。我们向多位书法专家求证,确认此字为误收。我们为这次严重的工作失误向各位顾客致以诚挚歉意,并深刻反省。”原文如是说,并给出了之所以出错的理由——是《启功书法词汇》的编者搞错了。

    《启功书法字汇》中选取的五个字,其中黄色为误收字

    这样的解释虽然有“甩锅”嫌疑,但后面给出的补救措施不可谓不诚恳,也得到了众多网友们的谅解和认可。

    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截图

    我认为这封致歉信的欠妥之处在于特别指出了《启功书法字汇》的两位编者姓名(就差指明是某某出版社出版的了),给人感觉有失大社风范;而它的高明之处在于通篇文章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弥补错误的措施,还表达了认真悔改、严格自查的决心,但始终不讲这个字错在哪了?它不是“福”字会是什么字呢?看此文的留言,才明白这个错字竟是“福”的反义词“祸”字!

    书法字典大全APP截图

    如此看来它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翻车事故现场,场面之血腥已不忍小编用文字来描述。当然,这个错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不是很有哲理呢?

    福与祸的辩证

    这个案例揭示的深刻教训就是提高“文化人”的书法艺术修养是多么重要!作为作家、编辑如此,作为文史工作者也是如此。虽然很多经过专业训练的历史研究者能够辨识不同时代的古文字,连甲骨文、金文、小篆都能看懂,却极有可能在一幅草书面前一筹莫展。如果不请教书法专家,仅依据个人猜测去辨识,所造成的后果虽不至于是严重的祸患,却也有可能对后人造成一定的困扰。

    我由此联想到的就是宁波七塔寺的别名。

    七塔寺三圣殿(笔者拍摄)

    宁波七塔寺是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代大中十二年(858年),由心镜禅师开山,初名“东津禅院”,又叫“栖心寺”。北宋真宗时赐名“崇寿寺”。明洪武年间毁于火灾,后由于抗倭需要,将普陀山宝陀寺移建于此,后两寺合一更名“补陀寺”,永乐年间复名“栖心寺”。因寺前有七塔,自清代康熙年间起俗称“七塔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再次被毁,光绪年间由慈运和尚主持恢复,得到朝廷赐名“七塔报恩禅寺”。

    七塔寺图书馆名为“栖心图书馆”,里面的环境非常赞

    在七塔寺的众多别称中,“栖心寺”无疑是最富有禅意的。话说之所以叫“栖心”,与开山鼻祖心境禅师的一个传说有关。唐咸通元年(860年),浙东裘甫率军起事,有乱兵入寺,寺众都四散逃跑,唯独心镜禅师冥心坐禅,神色不动,众兵皆惊,叩首而退,寺院得以保全。次年,郡守将此事上奏朝廷,盛称师德,唐懿宗诏改东津禅院为“栖心寺”。然而,你若检索百度,会发现宁波七塔寺还有“楼心寺”的别称——

    来自百度百科截图

    使用360搜索,显示的结果一模一样。

    360百科截图

    以下是搜狗百科,略有差异,但也有“楼心寺”一说。

    搜狗百科截图

    “楼心”一词作何解释?当它与“栖心”置于一起时,我就怀疑它可能是一个错误。笔者翻阅了《宁波佛教志》《鄞州佛教志》和《七塔寺史话》等书,均没有“楼心寺”的说法。

    那么这个别称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次偶然的际遇,我在整理弘一大师在慈溪五磊寺的相关史料时,发现了不同书籍对于时任五磊寺主持有“栖莲”、“楼莲”、“桂芳”、“炳瑞”等多种称呼,就此我请教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专家(也是慈溪知名书法家)胡迪军老师,他马上向我指出“楼莲”肯定是错误的,“栖莲”就是“桂芳”,而“桂芳”在他看来疑是“炳瑞”。之所以判定“楼莲”一定是错误的,是因为“栖”的草书写法很像“楼”字,所以就造成了这种误会。

    书法字典大全APP“栖”字草书截图

    至此,七塔寺并没有“楼心寺”这一别称的结论就可以坐实了。然而可悲的是以百度百科为代表的国内主流检索工具遗毒太深,不少人在介绍七塔寺时还是会不加考辨地复制这段文字,从而让“楼心寺”的名称见诸出版物,如这本《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第139页关于七塔寺的介绍——

    鉴于以上案例,我总结两条建议:

    第一, 学术著作和正规出版物在撰写和编辑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网络材料,毕竟网络介绍有太多不太严谨、甚至明显错误的地方;学者在引用网络文献时要加以考辨。

    第二, 书法艺术已趋向于大众,但草书仍属小众。愚以为草书不应该曲高和寡,成为“书法文盲”面前的“天书”,而应该更接地气,走近普通民众,让他们也能看懂。这个其实不难操作,比如在各种书法展览时,但凡草书作品,都附上一张楷书“翻译”或印刷字体,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也能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著名的网传书法名作,有说是“春池嫣韵”,其实就是“去他妈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扫“福”之“祸”到宁波七塔寺别称之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wi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