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耗尽的努力,还不够“支付”你推不掉的责任与烙印。
城镇化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乡村变成了空心村,满是留守儿童与老人,这是百姓的生活“进步”。作为80一代的我们,大学毕后或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或就近家乡的城市,或“某个人”所在的城市,慢慢的留下来。
而奋斗在这些城市的我们,是否真的已在这座城扎下根?
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时钟:早上7点起床,7点半开始涌入挤地铁的人潮,8点半就坐到自己的格子间里开始梳理今天的工作计划。中午吃自己带来的便当,晚上加班到深夜,回到租屋有时累到倒头就睡。
慢慢的所有的辛苦似乎给予你一些回报。从一个职场小白慢慢当上了小主管,对这座城市也渐渐看的更顺了眼,无数个瞬间让你觉得找到了这座城市里某个可以属于自己的位置。而看着疯狂的房价,你又低入了尘埃里,而那滋味却不似家乡故土的芬芳与包容。
这些看似足够的努力与心酸,过程中的一点点成长与回报,让我们慢慢的融入到这座城的万家灯火与梦想未明之中。
走在人流中,静下来看看周围的人群,漠然的脸,呆滞的眼,哪个是你?哪个又不是你?
你带着世代的烙印,负重前行,有目标又迷茫——因你来自农村,努力的翻身,却扎不深的根。
有多少人,下意识的回避自己的出身?-拒绝的背后是不愿面对的胆怯。
不管你梦想的是什么,出路就两种,回到家乡开始四平八稳的日子,如同父辈一样寄托希望与下一辈;或继续“扎根”你在的城市,这就有无数种可能了,看时间能否让你发出光亮。
我唯一的男闺蜜王小贱,大学毕业至今8年时间,从未考虑过回到家乡沈阳,而是扎根重庆。现已娶了重庆媳妇儿,是预备役奶爸。靠着自己的拼命,贷款买了2套房子,养着全职太太;而他的日常是除去正职之外又与朋友开了个小广告公司,大到公关活动,小到一个kt板的制作都要亲力亲为,32岁,已是40岁的老态。问他,值得吗,幸福吗?他会咧着嘴大笑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个老爷们,让自己有个家,让媳妇儿有钱花,就知足了。
像他这样,有回不去的家乡,在异乡已有第二故乡的人,算是我们这一代幸福的归宿了吧。
你身上有多少捆绑,你的生活就受多大的影响。而这影响一旦是正向的,又有何可畏惧的“现实”呢。
家乡,回或不回,它都在那里,等着你在它之外的土地上,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