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文学院•2022初级班作业
多年前,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孤崖一枝花》这篇散文,觉得不错,就手抄在笔记本上。当时没有记清作者是谁,作者林语堂的名字虽然标在文章题目下,然而下意识里却是认作季羡林先生。害得我到处找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翻看完都没有发现这一篇,倒是领略了另外一种文字带来心灵上的平和享受。再找原来的已经不可能,好在我摘抄完整,才知道搞了一个乌龙事件。
而林语堂先生的散文,我至今只是阅读了这一篇,再就是看了他写的长篇人物传记小说《苏东坡传》,只此而已。但是,却不妨碍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不为别的,只因先生的一身风骨尽显在这篇《孤崖一枝花》上。
由《孤崖一枝花》喜欢上林语堂我是有理由的。“猫叫春兮春叫猫,”而老僧不敢人前叫一声,是受人类文明之束缚,拂去本性,实际上老僧虽不叫春,仍会偷女人也。知此而后知,要人不说话,不完全可能。花只有一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
花只有一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
我重新阅读了一遍,再阅读一遍,越发地 感受身同。不禁感叹自己:虽是身处尘埃,却也有高端那样的境遇,可见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遭遇,相同的也只不过都是尘世里挣扎的一个生命个体罢了,所以,一段话能引起不同阶层生命相同的感悟,这段文字就伟大到可以传承下去了。
能入心的文章我几乎都是看一遍再不看第二眼,这也是我写作时常犯焦虑的原因,奈何老是不改正。
从这篇文章我真切体会到了语文老师再三强调的多读几遍、再多读几遍的呵斥声,面对我们敷衍的态度他是该有多么的恨铁不成钢啊。
《孤崖一枝花》,不用任何人督促,几遍下来我烂熟于心,经常独自品味其中滋味,感受文字的奇妙。先生大爱无疆的情怀,在此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在那个特殊年代,纵然有话要说也要憋在心里,该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有话要话必说之,乃人之本性,即使王庭庙庑,类已免开尊口;无话可话,仍会有人跑到野外去向天高啸一声。.......
寂寞,孤独,无奈,悲愤,不甘,满腔热忱只能对天长啸化作云烟消失在无尽的寰宇中。
从“屈原明明要投汨罗,仍然哀号太息。老子骑青牛上,明明要过函谷关,却仍要留下五千字孽障。”旁征博引到书生著书立说皆率性之作,“经济文章,无补于世,也会不甘寂寞,去著小说,一则无名,二则无利,甚至有杀身之祸可以临头。然,自有不说不快之势。”
我从开始被一段略带俏皮、调侃的话吸引,到多次通篇阅读后的深刻思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惊叹,而是膜拜了。
一篇不足千字的散文俯㒈上下千年历史弊病,它所带来的震撼,辐射到我整个生命的角落里,深深感受到文字带来的强烈震撼魅力。
至于怎么去挖掘、展现这种魅力,将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拜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跟随先生的笔墨航线,驾驭自己的文字的小舟航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之光。我想这是我喜欢先生的最好理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