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2061/211f694acf5aaf40.jpg)
在菲利普聘请的老师里,他的法语老师迪克罗先生是个很奇怪的人。他是日内瓦人,高个儿,皮肤蜡黄,脸颊上没有一点肉,深深凹陷下去;他花白的头发稀稀拉拉的没剩多少却留得很长。他穿着破烂的黑色衣裳,连外套的手肘都破了洞,裤子也早就磨坏了。迪克罗先生不爱言语,讲起课来兢兢业业,只是劲头不高。
迪克罗先生病了,他想硬撑着给菲利普上课,菲利普体恤老师的困顿,就提前支付了学费,在菲利普认为老师应该感恩戴德的时候,迪克罗先生犹豫片刻,好像开不了口说:“要是没有你给的钱,我可能已经饿死了。这几天就靠这糊口了。”他郑重其事、几近谄媚地深深鞠了一躬是,菲利普看到老师谦卑的样子,心里难过极了。
他想知道老师年轻的时候都经历了什么,让他变得如此卑微又谨小慎微。
迪克罗先生年轻时经历过法国大革命后的专治镇压,他追求“平等”并为之斗争,遭遇监禁和放逐,可始终没有令他弃掉信念。菲利普第一次体验到了同情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不幸算不了什么,这世界上有人比他更加不幸。
海德堡厄林夫人的“房客之家”迎来了一个新房客,26岁的英国人海沃德。
他身材修长,眉清目秀,蓄着波浪形的长发,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带着几分倦怠之意,胡子刮得精光,嘴唇薄薄的,口形很美。对面相术感兴趣的安娜小姐告诉菲利普,这个新房客有颗思想家的脑袋,但下颚却缺少个性。
海沃德不懂德语,一个人默默用餐,在别人谈论他时,他离开人群,在一旁高傲的看着。
海沃德对菲利普的影响极大。
菲利普从小就被安排,没有选择的权利和真正的自由,他一直都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包括所有他看的书和学的知识,他都全盘接收,极少会去轻视或评判。
而在菲利普看来几乎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海沃德却瞧不起,这让菲利普由衷地钦佩并肃然起敬。海沃德博学又热情,对文学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力,他能通过书籍与作家共鸣。海沃德的精神是自由的,是不被精神牵绊的,而这也是菲利普一直追寻的,他很羡慕、敬佩甚至崇拜海沃德。
菲利普的另一个室友威克斯,却劝告菲利普说:“你的新朋友只相信诗歌,但世界并不是这样。”菲利普当然难以接受,并愤怒地辩驳他胡说八道。
海沃德的情况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向威克斯发难,提出一些自己认为会让威克斯陷入窘境的问题,但是威克斯都会礼貌地提出反对意见,指出事实性的错误后再引用一些评论家的话语,最后拿出德国的权威学者的观点。
在菲利普看来威克斯是把海沃德的学识浅薄揭露的淋漓尽致,导致海沃德有些气急败坏的狡辩,强词夺理的激辩,但是威克斯都一直表现出温和的态度旁征博引驳倒海沃德。
威克斯的温和海沃德的激进攻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菲利普对海沃德产生的崇拜让他还一时在宗教问题上对威克斯的观点不能完全赞同,但是,他又不得不对威克斯表现出的绅士风度赞叹。
威克斯告诉菲利普:“宗教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信仰是外部强加给你的。”他自己和中国的宋先生没有信仰上帝,他们依然生活的很好,“地狱之火并没有惩罚我们”。这样的言论让菲利普感到震撼,他对宗教的信仰开始松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