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瑞
用小说写自传,字字句句在别人看来可能琐碎繁杂;在自己,怕是字字剜心,谁解其中味。这就是我爱的张爱玲。还是俗套的爱情主题、战争动荡、时代变迁,这些宏大主题都成了无足轻重的背景。不谈时事,只谈风月。
“希望二战永远打下去。我不过因为要跟你在一起。”张这样想着。喜欢一个男人,却有妻室,也始终做不到若无其事。从小被过继给了大伯,你看看,别人的母亲,别人的房子,连男人都成了别人的,她始终没有安全感。跟之雍分手后,还给他寄过几次钱,也是要还他之前送她的钱。自尊心这样强硬,其实也是因为自卑使然。
爱了之雍,又没有结果,还背上一句“汉奸”骂名。不说可惜,不提悔恨,她不要别人来可怜、打抱不平。她不曾后悔过,他使她快乐过,是她刻骨铭心爱过的人,他让她的灵魂注入了铁,变得坚强。她得到了历练,灵魂却也被铁铸的枷锁钳制,无法解脱。那个只做了一次的快乐的梦,是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木屋,和他在一起。
她与赖博有过一个孩子,打掉了。赖博到底没有东方人的细腻体贴,在她做流产手术时,还有兴致去对街买烧鸡来吃。她希望他握着自己的手给她力量,后来也觉得这是奢望。赖博中风生病,张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没有经济来源时,写剧本写到眼睛差点坏掉。我总觉得她和赖博是风雨同舟的陪伴,天晴时双方都不一定瞧得上对方。
爱情里向来是那个付出多的人伤得比较重,张深知,所以一直以水边人自居,不过分沉溺。即使内心血流成河,表面依然云淡风轻,至少让对方以为如此。她抚摸着燕山的脸,悲从中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是她的清醒,也是她的悲观。早已预知结局,何故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愿更加珍惜当下。两人分手时,她哭了:“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又辩解说,“不过也是因为你的脸。”最后一句话我看到是笑点,不过她一边说的时候仍旧在流泪。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也是在和燕山分手后,连着下了许多天雨的时候写的。后来结婚的事情也没通知她,她笑着问:“预备什么时候结婚?”燕山笑着说:“已经结婚了。” 也会懊恼燕山耳根子软,性格懦弱,最终没能冲破流言在一起。可是张说:“燕山的事她从来没懊悔过,因为那时候幸亏有他。”他给了她勇气,也陪了她一段难熬的时间。
结尾,张还是怀念之雍,尽管不再喜欢。一闲下来,那感觉便趁虚而入,“五中如沸,浑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之雍处处留情,但是到底没有隐瞒过,甚至乐于分享,说是希望她嫉妒。张让之雍喜欢的是她与一般女子的不一样,倘若真的嫉妒起来,也就跟一般女子一样了。她一直表现得漠不关心,直到最后对之雍的“三美团圆”想法彻底失望。
“逃亡的前夜,他睡着了,正好背对着她。厨房里有一把斩肉的板刀,太沉重了。还有把切西瓜的刀,比较伏手。对准了那狭窄的金色脊背一刀,拖下楼梯往街上一扔。”但是转念一想,“你要为不爱你的人而死?为他坐牢丢人出丑都犯不着。” 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彩虹易逝,那片刻的美丽,是怀着珍惜去铭记,还是怀着怨恨到死,见仁见智。
往事都是幽影而已,却是认得那感觉。或许张在最后也不一定有多么喜欢之雍,她怀念的是那个时候的自己,那个时候的上海,那个时候的生活。
“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她看得太过透彻,三言两语,便清醒了红颜。也许,这便是爱情,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不早,不晚。只惜还是与你擦肩而过,在我爱你的地方,人来人往,在你爱我的地方,落地成伤。
或许,这未必是一件不幸。“曾经相爱,总胜过从未碰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