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往未来,憧憬未来,因此经常会预测未来。有人说要以史为鉴,有人说要立足于当下,历史和当下谁才是影响未来的支点,著名经济学家何帆和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何帆说要看历史,王烁却说要看当下,我把他们的观点摆出来,看看影响你未来的是历史还是当下。
01 先不要去猜未来,而是回头去看历史
在何帆报告中指出,越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等到其充分发挥潜力之后,需要的时间越长。
经济史学家戴维·罗默对工业革命的研究表明,一项技术从研制出来,到开始量产,需要25年~30年的时间,再从量产到生产能力的高峰,又需要25年~30年的时间。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越是重大的技术进步,需要改变的配套系统越多。
举个例子来说吧。电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但电气化生产酝酿了至少50年时间。这个过程中需要修建新的厂房,把电线拉进车间,上新的流水线,培训流水线上的工人,培训能修理机器的工人,培训能管理这些工人的经理,这都是要花时间的。重大技术进步的传播,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
好,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新技术革命到来之前,你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它。所以,不要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新技术,你需要担心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看懂了新技术。要想看懂这种新技术,你要跳出技术的小圈子,从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看技术的渗透。很可能,工程师是看不懂技术的,但历史学家能看懂。
02 未来只与现在有关,而与历史无关
王烁在今年的30天认知训练营中指出,生活里的很多事都是马尔可夫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是一类随机过程。它的原始模型马尔可夫链,由俄国数学家A.A.马尔可夫于1907年提出。马尔可夫过程是研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状态空间的重要方法,它的数学基础是随机过程理论。
也就是说,之前到达这一刻的路径并不重要,千百种可能的过往路径归结为此刻的现实,能赖以对未来作出判断的依据也只有此刻本身。你应该永远像是一个在棋局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才被邀请来坐在棋盘前的棋手一样,开始重新思考。
但人们通常做不到这一点。
你持有一个股票仓位,你就没法忘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建的仓。你投入心力做了一件事,你就不知道该何时撒手。你把过去讲成了一个故事,你就自觉有义务要让未来遵循这个故事的逻辑。舍不得,放不下,输不起,赢不够。人是自我叙事的奴隶。
该翻篇儿的时候就要翻篇儿,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说到马尔可夫过程,把木遥的话总结成一句,说到马尔可夫过程就是这样的:未来只与现在有关,而与历史无关。
这话里有冷峻的诗意:AI就是这样下棋的,股市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运动的,在《30天认知训练营·2019》里讲,不要清空存量,要清空存量思维,也是同一个道理。
03 你的未来你做主
一个看历史,一个看当下,你的未来应该往哪看?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我的观点是要了解历史,但却要立足当下。
历史学家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但有可能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今天发生过的事情,基本上历史上已经发生过,虽然无法通过历史预测未来,但却知道未来有各种可能性,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力,预做准备。所有这些参照历史的准备,都是基于当下。
历史是过去时,但却和当下联系最为紧密,要立足当下,就必须知晓历史。
未来是将来时,但却和当下同样联系紧密,要展望未来,就必须立足于当下。
你的未来,只有你才能做主,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做过什么,你当下的想法是什么,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通过上述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我们很难说哪个对,哪个错,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允许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看似不同的观点,能够理解消化更好,不能理解消化就先暂时存储在头脑中,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