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着指头细算一番,从今天到2018年元旦,刚刚好倒计时35天。
当90后最早一代有了脱发危机和中年危机的时候,我开始思考,相对于2016年的自己,2017年将要奔3的我,都做了些什么?
200天,我做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阅读。
作为非典型处女座,我剩余为数不多的星座特点中,擅长做计划算是其中之一。但从小就“懒到家”的特性加上这几年拖延症的急剧加重,计划大多在“明天一定开始做”的誓言中无疾而终。
一直对自己现状不满,一直希望有一些新的改变,但也一直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行动”。
所以这次,没有任何提前的计划,没有任何征兆的,2017年1月1日早上7;30,我爬起来开始本年的第1次晨读。
2017年1月2日早上7:00,本年度第2次晨读,
2017年1月3日早上6:30,本年度第3次晨读,
然后是,第4、5、6、7…20、21,经过第一个“21天习惯”的养成,2017年即将结束时,我的晨读行动已经坚持超过了200天,我知道,自己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足以改变世界的大成就值得欢欣鼓舞,但于我而言,当回顾这一年,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改变的,都是我的世界!
“
关于200天的坚持——
刚刚晋升为“过来人”的我,终于有资格可以大声宣讲一句“迈开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至于我是如何迈开一步又一步的?
我在深夜码出一段“励志史”,仅供你们借鉴。
如果你打算开始长期坚持一项行动,S姐向你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选择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开始。这样,每天调动你行动能力的,除了闹钟,还有好心情;
第二,选择固定的时间点做固定的事情。意在加强你自己的时间节奏,形成身体的时间记忆,习惯就会变成生理规律和心理需求;
第三,增加点儿仪式感。S姐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生活仪式感的重要性,在此更是不可或缺。它能让你做着同样一件事,每天却有着不同的新鲜感和期待!
以我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例来说明——
关于第一点,选择“阅读”作为行动的开始,是因为我离开书真的活不了(曾经试着一个月没翻书,结果精神烦躁,情绪低落)!我并非文人墨客,但阅读确实是我割舍不下的爱好。
毕业至今5年,无论工作多么抓狂,领导多么奇葩,生活多么苟且,当翻开书的那一霎,我的情绪都会很快恢复平静,然后专注、融入、徜徉其中,可以说,阅读是我暂时解放自己的武器。因为这份喜欢,我对早起都带有了些许的期待和欣喜,“坚持”的阻碍也就减少了一半。
第二点,我选择在早上6:00—8:00之间晨读,原因有二,早起的好处自不必多叙,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重点。
作为上班族,当开始一天的工作,很难找出整段的时间供我安静阅读,而加班是常态的一周七天,“工作结束”就是虚无缥缈的安慰语,只有清早的时间随我自己把控,自由阅读才会不受干扰。
第三点,仪式感,我认为是快乐生活必不可少的活性催化剂。阅读的仪式感,初期在于取悦自己,后期则是认可自己的方式。
为了调动积极性,开始我每天都会选择喜欢的图片,秘密发布在朋友圈打卡,于是,为了每天看到不同角度的帅哥照片,我打卡的积极性不自觉地就提高了很多,这样的激励机制还是可行的!
后期(大概百天左右),习惯已经养成,关注点回到“阅读”本身,我会将每天的“开始阅读页面”拍照打卡,证明我过去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这种仪式感虽然简单,但时刻在提醒我自己——我付出行动认真对待过、我花费时间做到了“坚持”!
除此之外,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做简单的“读后笔记”,标明阅读时间段;可读性等级星评;简略分析内容以及写作手法的可借鉴性等,虽不专业也不全面,但于我“有用”足以。
结果呢?
32本,就是我200天坚持的数据说明。
无需反驳我说“别人”2天1本的阅读频率,一年200本的阅读数量,我无法比拟,也不会比较,我明白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不管有没有弄懂量子力学的原理,不谈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多远,也不排列简单逻辑学的内容是什么,不必纠结于百年孤独角色关系的梳理,更不会费力解释什么是“侘寂之美”,2017年最大的收获,惟“坚持”而已。
200天的时间,说来似乎稀松平常,但只有经历过,我才知道开始的艰难,过程的不易,和结局的欣慰!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2018年将要来临了,还记得2015年末你发誓在2016年一定要读完但2017年都要结束你还没打开的那本书吗?希望2018年的灰尘不会成为它新的封面!
2018年,希望你也能开始行动你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