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42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42

作者: 平原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10:52 被阅读0次

    第二部《国命纵横》笔记14

    《第三章 西出铩羽》笔记2

    一、新人新谋弃霸统

    1.司马错幡然醒悟

    司马错的梦想是成为驰骋疆场的一代名将,命运却偏偏教他做了国尉。

    国尉在丞相府节制下要做的是:征召兵员、训练新兵、筹备军资军食、打造兵器装备、统筹要塞防务等,并不领兵打仗;遇有战事,国尉府只是统帅的后方官署而已。

    司马错懈怠军政,不想将国尉做得出色,总想给自己统兵出战留下退路。

    几次议事,他发现国君并没有将自己当做寻常军政臣子对待,而是颇有倚重之意。

    他猛然醒悟,自己对国君的用意理解错了。眼下,秦国统兵出战的资深上将军唯有嬴虔,但是他已老,对如今的作战方法,军事等都很生疏,不可能胜任新军统帅了。

    自己必然会成为秦国的统兵将领,只是目前资望尚浅,且没有统兵大战的军功,不能一下授予高位;国君先授自己低职,既不误事,又无非议,可谓用人独到。

    一旦豁然,司马错便开始对秦国军争大略的深究谋划。

    2.司马家史

    司马错出身兵家,祖上本为齐国的田氏部族。

    先祖田穰苴,春秋时齐景公的名将,百战沙场,军功卓然,封为齐国司马。他晚年写了一部兵法,人称《司马穰苴兵法》,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部兵法。子孙以此扬名,便姓了司马。

    司马一族在齐国动荡中沉沦式微,辗转曲折地迁徏到了洛阳王畿,以示对田氏夺政的不满和对天子王室的忠诚。

    三家分晋,为了避战,司马一族又迁徏到了函谷关外的大河南岸。后来,魏国吞并了秦国的河西地带,司马一族被魏国迁到函谷关内做“镇抚之民”。

    秦献公时,秦国反攻到函谷关,将魏国“镇民”全数迁徏到秦国腹地,司马一族便在渭水南岸定居了。

    到司马错出生,司马一族已经是三代秦人了。他十九岁应召从戎,加入秦国新军,从骑士做到什长、百夫长、千夫长。

    在商秧收复河西大战中,司马错独领千骑夜袭大河东岸的离石要塞,一举成功;又马不停蹄地长途奔袭函谷关,从魏国手中接收了秦国最重要的隘口要塞,切断了魏国华山大营的退路。

    商鞅对他的用兵才能大为惊叹,破格晋升司马错为函谷关守将。

    临刑前,商鞅还将司马错郑重推荐给新君嬴驷。

    3.司马错谋

    司马错要煤求的是一条扎实可行的用兵之路。

    他的谋兵思路深受先祖兵法影响,最大特点是不“就兵论兵”,而是“据势论兵”。

    《司马穰苴兵法》共有四篇,分别是《形势篇》、《权谋篇》、《阴阳篇》、《技巧篇》。其中只有《技巧篇》一篇是纯粹论兵,其余三篇都是论述战地用兵之外的广阔基础。这是司马家独有的深邃兵谋。

    这次是他第一次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寻求用兵出路,自然对兵事之外的整体形势尤为关注。除了国尉府的典籍,他又在上大夫府、长史府查询,对秦国的土地、赋税、人口、国库、生铁、粮食、马匹、兵器等,都一一了然于胸。

    第一步做完,他立即有了清醒的判断——三年之内,秦国没有同时击败两个战国的能力,也就是没有全面东出争雄的能力。

    司马错不想教秦国装备精良的五万新军三军无事,空耗大量财货粮食。他要谋划一条出路,出奇制胜,打能打之仗,缩短积聚国力的时间。

    犀首入秦之前,他的思路已经大体酝酿成熟。犀首一番慷慨长策,激发了他更加认真地揣摩自己的方略。

    4.君臣夜谈

    别出心裁的司马错,在国尉府后园修造了一大片缩小的秦国边境地形。他整天站在这片“山川”前凝神发怔。

    国君的君书送到他手里时,他的思路已经到了用兵的细枝末节。

    司马错还未走到后园石门,国君嬴驷只带一名老内特已迎面走来。见园中灯火通明,嬴驷揶揄,他是不是在做灌园叟。

    司马错答,自己正在度量“山河”。

    度量山河?嬴驷大感兴趣,大步走到风灯下,略一端详便惊讶地认出,是秦楚边界。

    他目光炯炯地盯住司马错,问他为何揣摩这片奇险边地。

    司马错答:谋划一场秘密战事,可立即着手。他虽不敢苟同犀首的大战方略,但秦国数万精锐新军,亦当有所作为,不能闲置空耗。

    他欲在两年之内谋划两场奇袭,拓我国土,增我人口,充实国力。

    嬴驷更是专注,盯着一片“山川”头也不抬:奇袭何处?

    司马错手中的丈杆指向秦楚交界处:房陵,楚国西部重镇,储粮三百六十余万斛。

    国君问:几成胜算?

    司马错答:八成。

    理由:其一,房陵与我接壤,用兵便利。房陵北面是秦国的商於郡,穷山恶水,多年来不驻守军马。

    其二,房陵守备虚弱,是楚国弱地。天下皆知,秦国用兵历来是东出函谷关。楚国从来没有想过秦国会打到房陵,所以军备松懈之极,房陵只有三两万辎重兵,主要用于协助粮食吐纳,防卫战力很弱。

    其三,时间对我军极为有利。郢都大军要驰援房陵,山地行军,至少须十日方能到达。旬日空余,对于秦军来说,足以占领房陵所有关隘要塞。

    其四,楚国援军不足惧。楚国没有新军骑兵,车兵与水军又无法施展,能开到的只有步兵,而楚国的步兵恰恰最弱,战力与秦国锐士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番透彻实在的论述,嬴驷立即掂出了分量,虽大喜过望,却不失冷静,问两成不利在何处。

    司马错的丈杆又指向那片连绵山川:举凡战事,皆有利弊两端。其一,山地不利于骑兵驰骋,须得步兵长途奔袭;若遇急风暴雨、山洪暴发等紧急险情,我军兵员可能锐减。

    其二,奇袭贵在出其不意,若有泄密,大为不利。

    一言提醒了本就很机警的嬴驷,笑拉司马错的手道:“还是到厅中说话,墙太薄。”

    司马错这才恍然,自己与国君一直在后园站着说话,连忙恭请嬴驷到正厅。

    二人灯下促膝相谈,一夜。司马错又详述了第二场奇袭战,目标是巴蜀两个邦国,方略是夺得楚国房陵后就地屯兵休养并训练山地战法,一旦准备妥当,立即轻兵奔袭。

    嬴驷虽不谙兵事,但他素来细心多思,一连串提出十多个具体困难,询问司马错如何解决。

    司马错虽然谋划缜密,还是对国君的细致入微深感惊讶,一一作了详尽回答。

    司马错知道国君的担心所在,明白答道:“两场奔袭战,臣当亲自为将,只需两万步兵锐士足矣。新军三万铁骑,分驻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只做相机策应,重在防备北地胡人南下掳掠。至于山东六国,臣以为彼等自顾不暇,两三年内决然无力凯觎秦国。”

    三日后,嬴驷在咸阳大殿朝会上宣布:国尉司马错巡查关隘防务时日较长,离都期间,国尉府公务交由上大夫樗里疾一并署理。

    读后感悟:

    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更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如司马错开始见国君让自己做处理后勤的国尉,不合自己的理想,故意怠懈工作,不积极不上进。还好,他后来醒悟,领会到了国君的良苦用心,奋发图强。

    很赞同一句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司马错觉醒后,立马思谋秦国军事出路,认真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仅对本国情况了然于胸,对天下大势也是了如指掌。

    因此,当嬴驷让嬴虔、樗里疾和他对犀首方略做出评判,国君本来对他这个武将并没有太高的期望,结果,唯有他的上书甚得君意。

    国君不禁夜访国尉府,君臣彻夜长谈,司马错梦想成真——成为统兵将领。

    欢迎点赞、关注,愿你我于书中精进,学古人的智慧,过心仪的生活。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可以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月卡返180贝,季卡250贝,年季500贝),还可以简信我进简书写作群。

    注:我旗下会员续费,记得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读书笔记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j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