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 朱利民
作为一名70后,基于求学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有诸多潜质被扼杀于襁褓之中。(70后们同意此观点不?)因此,曾与母亲开玩笑:“老妈,你怎么不在小时候开发一下额的音乐潜质呢?导致现在俺一点儿乐感都没有,才艺更谈不上……”母亲笑笑:“还开发你呢,能让你上学都不错啦!瞧一瞧咱村和你一样大的,有几个上成学的?”
是啊,作为70年代生人,坚持上学已属不易,还想开发潜能——痴心妄想!老妈说得对,作为父母,他们已仁义至尽。不过父亲曾在我面前说过:“你们三个(我姐弟共三个上的都是一般的大学)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戏谑道:“您光想培养出一个天才,可您没有按培养天才的方法去做呀!”“是呀,是呀,我若知道,现在……哎哎……不说了,不说了……”父亲一连串的自责,然后笑笑,不再言语。其实这些均为戏辞,只为想道道潜意识的神奇,因为想培养天才,必须先明白这个问题。
教授曾曰:教育要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其实提倡的就是胎教教育,而胎教教育强调的就是潜意识的教育,这种潜意识真的很神奇。通过学习,我明白胎儿脑神经的发展是100%的,听觉是24小时、360度开放的,且全盘吸收。因此世界上任何信息一进来就会成长为脑神经系统,就会留下印象,而且流到极深的地方,深到潜意识,且被牢牢记住。当然,这是三岁以前,因为0-3岁,人类脑神经发展为百分之七八十,故要让孩子聪明,必在三岁之内做完。这一如水泥搅拌,得赶快捏,否则就会变硬了。但必须用对教材。出生前听,听尽一切优雅的音乐和丰富的人类语言;出生后看,看尽一切世界名画……有道是三岁看大,是有道理的。科学证明,13岁之前就是我们人类生命要收藏的时候,这个时候储蓄对了,一辈子受用,人生的基础也就打牢了。
天才就是这样培养的。看来我们没有成为天才也就不足为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