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人又云: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而如今,大家发现书中很难找到当年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已经很难抽出时间读书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读书已经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了。
这是一个“论斤卖书”的年代,这是一个捧着手机冷落书本的年代。
每个人对于看书的观点都会有所不同,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1.没有必要强迫自己看书,喜欢就看,随意就好。
对于喜欢看书的人,看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感受作家之气度,笔墨之劲健,丰厚之底蕴,灵性之勃发;可以开阔视野,博古烁今,与文人骚客煮酒论歌;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
以前大学宿舍有同学阿仁,毕业后工作宿舍有同事阿清,他们都非常喜欢看书,宁可不吃饭,也不能不看书,自己的私人时间都钻进书堆里,我和他们都相处了4年,都是这种状态。我想,这可能就是“真爱”吧,这里面一定有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幸福与快乐。
爱看书的,你拦也拦不住。真心不爱看书的人,强迫自己,也看不进去。
没有必要为了装逼,强迫自己看书,除非装逼也可以给你带来快感。强迫看书,最后也可能只是摆摆样子,浪费自己的表情和心情。以前在大学图书馆不乏有这样的伙伴,看到大家在阅读,也强迫自己捧着书坐在那里,最后变成在里面“打望”,要么是看着、趴着、睡着了。
有兴趣就看,没有兴趣就做点其他的,人生苦短,看书是需要花时间的,你用那些时间兴许可以做一些更有价值、让自己更快乐的事情。
不爱看书,并不代表没有上进心,也不必有负罪感。现在不喜欢,可能某一天你会突然有一种想看的冲动。
但是,如果你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可以先“轻轻”地尝试一下看书,或许你会喜欢这种味道,这种感觉。试一下。
如果想看书,那看什么书呢?
2. 看什么书,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一直觉得,你自己的感觉是很准的,你现在想看这类书,说明你现在心里有这种需求。就如,
你口渴了,你想喝水;你饿了,你想吃东西;你太久没有补充盐分了,你身体会不适应。
比如:
开始关注中医养生的知识,可能会看《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最近在做信息系统设计,可能会选择《大象,Thinking in UML》;
经过一段开发实战后,可能有冲动想看《Java编程思想》;
最近想了解云计算相关知识,可能会看《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
最近开始接触演讲,可能想看《演讲的基本》;
喜欢哲学,可能想看《纪伯伦读本》。
当你有这种看书冲动的时候,需要好好珍惜它,因为在这期间,看书是最享受的,就像你在炎夏口渴的时候喝下一杯果汁,是那么的酣畅淋漓。
如果没有想看的,或者想看的很多,那么可以选择经典的书。什么算是经典的?经典的,不一定是热门的。我认为的经典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受大众喜欢的,就像一首经典老歌,拥有着味道的厚度。
然后你再从经典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经典,你不一定读得下去,所以最后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书选好了,现在终于可以开始看书了。
3.看书重在“质”,不在“量”。
以前,我一直很佩服那些一天可以啃下一本书,一年可以读300本书的大神。现在,我依然很佩服。
但是,那样对我来说,就像暴饮暴食一样,消化不良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我从上学到出来工作读的书,其实不多,或者说很少,但是有不少书,我读了几遍,觉得很受用。记得大学图书馆中有3本心理学的书,就被我翻了两三遍。
我认为,你如果不是那种消化能力超强的牛人,看书就不要一味拼数量,看书是自己的私事,又不用数量去比赛,最多就是晒晒朋友圈,晒晒微博。读书的数量,可能可以让人家知道,但是质量唯有自己认可。
我在微信随心日记《回顾去年,展望来年》中提到今年计划看12本书,平均一个月1本,一本平均300页,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看10页,对我来说适量可行,又可以保证质量。而且其中有的书我是看第二遍了。我们做产品的 ,在质量方面习惯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当然,有的书可能会看得很快,因为发现不值得精读细读,更不值得看第二遍了。这个很正常。怎么样才算是有质量地看书,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看书,我们可以收获到什么呢?
4. 看书可以学习知识,但最关键是要提高思考能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种类型的新书也是扎堆呈现。谁也没有办法穷其所有书籍,获得所有知识。况且当今社会受利益的驱使,讲究速成、讲究流行,书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书是知识的其中一种载体,看书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最关键的是以学习知识作为一种途径,提高思考能力。
一个很遗憾的事实是,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现在都忘了,或者用不上了。想想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从课本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但是现在你能回想起来的还有多少呢?你平时看的书,还记得住吗?估计大部分人都忘了80%吧。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书,还要学习那些知识?因为我们在过程中学习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学会了如何思考,我们学会判断是非,明辨事理。
西汉的刘向有一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是如果不会思考,看再多书,大脑也只是一个大容量的硬盘,估计也会被说成“书呆子”。
思考能力,让我们不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让我们抽象出精神实质,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而且,获得的思考能力它不像一般读来的理论知识,只是浮光掠影而已,它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永远不会消逝。
结束语
关于看书,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看书,但是我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味道对了,我就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弃之糟粕,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中,面对各种表象能够独立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