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生活中,只要愿意对治自心,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在生活中,只要愿意对治自心,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23-01-07 09:54 被阅读0次

    《参透生死》

    雪漠著

    有人在“观空”这个问题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当一个人拿着一件蛮沉重的物品时,它实实在在就是重的感觉,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件物品观空,是否在骗自己呢?

    其实,“空”是一种智慧,它是本有的,不是观出来的。所谓的“观空”,仅仅是通过一种手段,实现“证空”的目的。而观修的“空”,并不是本有的“空”。

    当我们面对世间万物的时候,都应该如此。你要明白,世界是存在的,但它不是永恒的存在,它时时变化,没有自性,所以虚无。这虚无,指的是“没有永恒”,而不是否认一种缘起的“有”。

    “缘起性空”的意思是:缘起故假“有”,性空则真“无”。以是故,《心经》中说道:“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智亦无得。”

    但是,你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并不等于就可以在事上得到清凉。单纯的药方是治不了病的。如何治病?你必须按时按量地服药。

    服药,为的是一点一滴地破除你的执著。这服药,便是如法如量、脚踏实地地修行。为啥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正是因为“下下人”不认为自己是“上上智”,遂能吃苦,脚踏实地,反能证道。

    而那些认为自己是“上上智”的人,则容易流于狂慧。许多认为自己是上上智的人,眼前是没有善知识的。他的傲慢之心,会掩盖他的智慧之眼,令他得到一点点东西,就自以为拥有了宇宙的全部。

    当一些人并未破执,才得到药方便已目空一切,认为既然世上一切皆无自性,便可无所畏惧的时候,他就会执空,成狂慧。惧因果可救,狂慧者不可救也。其原因就在于执空者易流于虚无主义。

    君不见,好多执空之人,或及时行乐浪费宝贵生命,或祸害社会造出无穷恶业。所以“宁可犹如须弥大,不要空如芥子小。”只有当你按方服药,药到病除,破除所有执著分别之后,才能真正地“证空”。此前,你必须有所敬畏。有所敬畏的原因,是为了之后的终极破执。

    只要你脚踏实地,认真修行,在生活中对治心,对治行为的时候,令你执著之物就会越来越少,你的执著就会慢慢被破除。这个时候,道理就成了真正能指导你日常行为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

    你也便能体会到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清凉。为啥我们老说“清凉”,到底啥是清凉?离苦得乐,浇熄使你热恼的欲望、嗔恨、嫉妒之火,这时你便会体验到啥是清凉。

    所谓“清凉”,便是与热恼相对的一种觉受。清凉来自何处?它或许源于一种事理融通时的智慧抉择,但或许更脱离了抉择,因为,当你的直观智慧显现时,心中早已没有了抉择。抉择者,尚有分别也。而直观智慧,是远离一切二元对立,远离一切分别的。

    我举个例子,一股臭气扑面而来的时候,你一定会飞快地屏住呼吸,其中根本不会存在任何思索的过程,它完全是一种身体的直观反应。直观智慧跟这种直观反应非常像,不同的是,凡夫的直感仍带有个人喜恶的痕迹,

    而智者的直感则脱离了这些分别的概念,更能直击事物的真相。比如说,当一个人没有智慧的时候,一旦碰到要不要买房这类问题,心里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他很想拥有一间自己买不起的房子;

    当一个人有了一点点智慧的时候,他或许能脱离欲望的控制,并且事后不再执著于此,但他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抉择的过程;

    只有当本有智慧显发时,他才会忽略抉择的过程,直奔抉择的结果,因为在他明白自己怎么做最好的时候,实际上心中已没有了其它的选项。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生活中,只要愿意对治自心,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np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