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的,每天听孩子说话,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我觉的这里面大有学问。听的好,会是一段比较愉快的交流,家长获取到了新的信息,孩子从中汲取到了营养和能量;听的不好,孩子后悔给你说这件事情,你巴拉巴拉唠叨个没完,以后你想听,孩子也不想说了。
近几年,我悉心学习心理学,由其是发展心理学,自我感觉就在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听别人说话。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关注的需要,孩子丫丫学语时,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是“妈妈,你看。”你顺着她指引的方向,看到的很可能是一片树叶,一只小狗,她画的一幅画亦或是她吃光了碗里的饭。在你看来这是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孩子眼里不一样。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光,她要和她最爱的妈妈分享她的发现,她的快乐。如果你此时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敷衍了孩子,你就错过了和孩子最佳的交流时机,也让孩子失去了一次从你这里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不再那么信任她亲爱的妈妈,亲子之间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长大以后也一样,小时候稚嫩的一句“妈妈你看”变成了一句简单的“妈妈”加一个眼神,或者是手机上发给你的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或许你觉的这段视频很无聊,比如我孩子常常分享给我别人饲养宠物小狗的视频。我其实并不爱看,但这是我孩子喜欢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我便试着以朋友的心态去欣赏孩子所喜欢的东西。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知道了孩子拿着手机的时候在关注什么,我要寻找机会,对她给予潜移默化的引导。我接纳了她所关注的内容,于是我们俩之间有了更多可以共同交流的话题,我所说的话也就比较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都高三了,学习那么紧张,可孩子说,今天她好朋友给男友送了一样生日礼物,是剃须刀,你会淡定的跟她聊吗?月考第一天,孩子回来巴拉巴拉地说,妈妈,我今天没考好,你可不能怪我,哎呀我肚子疼了一上午,上了三次厕所,五楼上还没热水,我就冻的呀。你会怎么接她的话?你多希望她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但她好像老在关注,上课的时候,同桌一直在睡觉。谁谁谁和谁谁谁又在闹矛盾了,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又在搞活动了。当孩子说这些的时候,你能给孩子一些时间吗?
当然除了以上让我比较抓狂但也能淡定处理的话题外,进入高三,孩子会经常说起大学、专业、报志愿等话题。这时候,作为家长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帮孩子认识自己,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自己的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我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