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间的关系有四种形态(四个发展阶段):零接触、知晓、表面接触、共同关系。“共同关系”是个体之间关系的最高发展阶段,也就是“亲密关系”。“依恋”是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最早源于我们婴儿期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我们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对婴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甚至影响成年期个体间的交往。
因此,心理学家根据婴儿与母亲间的这种依恋关系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安全型依恋、逃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关系是最健康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欢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十分敏感,这种敏感促使他们去关爱孩子,从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互相喜爱、重视,孩子不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逃避型依恋则与安全型依恋完全相反,孩子不会要求建立亲密关系,甚至逃避,因此这类婴儿也被称为“无依恋婴儿”;矛盾型依恋则是由于强烈的对于依恋关系的渴望因而导致的极端情形,当母亲在场是逃避,但母亲离开却又极力反抗。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学会的依恋的特定方式会成为我们描绘与他人关系的图式,并且这些图式通常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扩展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但这种依恋方式并不是一生不变的,大约百分之三十的个体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更健康的与人交往的方式,因此我们同样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依恋关系。但是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类型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在成年时期与他人的关系。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从出生到牙牙学语,接触得最多的人便是我们的父母,因此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便成为我们最初体验到的社会交往方式。
通常,一段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当然,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由于血缘关系的联结,那么我们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我们回想起与朋友的初次见面,互相不认识,这时候是零接触;但恰巧有个缘分让我们相遇,或许是我们被分到了一个班,这时我们开始认识了对方,但也只是泛泛之交,这时候称为知晓;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或许被安排共同完成一次任务,于是机缘巧合我们又进一步接触,总免不了交谈,于是我们谈论自己的爱好,喜欢听的音乐,这时我们开始有了表面接触;因为在偶然的交谈中我们都发现对方与自己竟然还有那么多共同的爱好,于是觉得欣喜,也想要更进一步去了解对方,这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向对方靠近,我们时常交流,渐渐地发现,这个人不仅跟自己爱好相似,甚至连理想、生活态度、遭遇也与自己类似,于是我们便认定,这是一个我值得深交的朋友。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我们从泛泛之交发展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交流,也就是自我展露。尽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来与他人发展一段亲密关系,但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展露无疑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
自我展露指的是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信息。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当的自我展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一个人人格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这种自我展露,他便难以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也会感到更多的寂寞。
什么是朋友?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一个能让你做你自己的人。——弗兰克.克莱恩《友谊的定义》
为什么自我展露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呢?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的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有由一般向亲密转化,在人们讨论的话题由窄到宽、由浅入深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层次也增加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渗透式的自我展露,使人们避免了由于揭露太快或太慢而引起的消极反应。
社会渗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展露水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他人展露水平高时自己也高,他人展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同时,在自我展露过程中这种相互性规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极为重要:如果一个人忽视这种逐渐式过程,一下子向他人揭露太多有关自我的信息,会使他人害怕和退缩,从而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造成障碍,这也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情况,所以对人际发展过程的规律的把握至关重要。
除了对增进人际关系有用,自我展露也有疏远与与他人的关系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些人可以通过控制自我展露的深度和广度从这种关系中推出。也有一些人会通过减少讨论的话题,增加自我展露的深度来达到退出的目的,但这种情况下人们展露的往往是责备和伤害他人的负性情感。
自我展露具有文化差异:美国人通常倾向于展现自我的与众不同,而较为含蓄的东方人则不喜欢自我展露;自我展露的性别差异体现在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自我展露,也因此女性之间更容易发展深层友谊,而男性则更多的是表面朋友比较多;同时,女性自我展露时更喜欢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柔弱的一面,而男性更倾向于展露自己的强大。但无论男女,都担心自己不希望投射出去的形象无意间投射出去。
当友情或是爱情这种亲密关系建立起来后,人们往往期待这种关系能够天长地久,但实际上想要维持这种关系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那我们如何维持这种亲密关系呢?
平等
平等是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在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中,人们付出的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而不是希望以最小的付出换来最大的收益,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可能有些差别,但事实证明,在人际上的“占对方便宜”通常会令我们感到不安甚至厌烦。
归因
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即归因方式。幸福的夫妻总是做强化对方式归因,将对方好的行为表现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而将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为情境;相反,不幸福的夫妻则常常做抑郁式归因。
沟通
问题的产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而在问题不断产生的过程中双方若是不及时地进行沟通,那么很容易使关系走向崩裂,因此,坦诚的沟通与相互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拥有一定的亲密关系可以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全,心理更加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这种亲密关系。同时,亲密关系更是美好又脆弱的,因此我们更需要精心地维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