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3708/0e6378a77386434a.jpg)
今天早上,我读到的是《远处的青山》中法国作家米尔·列那儿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一个树木家庭的现状。
看看他是怎样发现树家庭的:
我是在穿过了一片被阳光烤炙的平原之后遇见他们的。
他们不喜欢声音,没有住到路边。他们居住在未开垦的田野上,靠着一泓只有鸟儿才知道的清泉。
从远处望去,树林似乎是不能进入的。但当我靠近,树干和树干渐渐松开。他们谨慎地欢迎我。我可以休息、乘凉。但我猜测,他们正监视着我,并不放心。
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死亡的:
他们的死亡是缓慢的,他们让死去的树也站立着,直至朽落而变成尘埃。
看看他们是如何相亲相爱的:
他们用长长的枝条相互抚摸,像盲人凭此确信他们全都在那里。如果风气喘吁吁要将他们连根拔起,他们的手臂就愤怒挥动。但是,在他们之间,却没有任何争吵。他们只是和睦地低语。
我的感受
我很快诵读完了这篇不足500字的短文,口里不断发出的感叹是:哇塞,哇塞。
原来,可以通过这样的视角来描写树木。作者观察如此细腻,情感如此丰沛。通过文字的力量跃然纸上。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跟作者看到的一模一样的情景。
上个月在欧洲旅游的时候,我和老公散步至农庄牧场边的森林外围。
在远处,我认为森林密布透风,离近了看,其实树间有缝隙,可以进入。
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样。他说,大树家庭的主干—最年长的树在中间,四周是那些小家伙们,差不多遍地都是。
作者说,他是沉默的观察者,仰望流云,低头看树,喜爱这份大树家庭的宁静。也想成为大树家庭的一员。
我读这篇散文的时候,窗外正下着细雨。我看到楼下花园大树上的枝叶挥手的样子,彼此相互扶持,对抗着西风。
如果我没有旅游观察原始森林的经历,如果眼里没树,我或许对法国作家的这篇散文不会引发更多共鸣。
就如我的一位好友说的,她看我在欧洲拍的那些花儿和天空,再联想她看到的国外画家的绘画作品,瞬间明白了这种想象力不是刻意培养的,而是一种写真写实。
的确如此。就如这篇散文一样,是一种写真写实。
眼里看见的风景多了,就能看见更多风景。
米尔·列那尔(1864-1910),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胡萝卜须》《海蟑螂》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