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品读

作者: 亭中望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7:27 被阅读0次

    李商隐《无题》品读

    望月读唐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此去蓬台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句更是耳熟能详。而我也是很早就读过,且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但始终停留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地步。直到近日,再一次的品读和欣赏,才算有了比较通俗和情景化的理解。经典也许就是这样:常读常新,每一次你都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以前,我总是把这首诗首句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误记成“见时容易别时难”,因为觉得这两句的意思很接近。近日因某种机缘重读此诗,才觉得这两个看上去很相近的句子,其内涵却大有不同。首先,从字面上看,这两个“难”字就是与后面那个一“难”一“易”的最大区别。见亦“难”,别亦“难”,这就说明两个人的相爱犹如隔着千山万水,困难重重。其中不仅有地理上的阻隔,还有人为方面因素的障碍。进而说明两个人一定是情人、恋人,而不是夫妻。因为夫妻只要感情深,男主不管是在求学、为官,还是经商或者戍边,不管有多少无奈和不得已,不管隔着多少山水遥途,因为名正言顺,相见还是相对容易的,何况还是情意甚笃的呢。而情人或恋人就不然了。如果得不到家中长辈或主事人的首肯以及家族、道德和世俗的认可,不管两个人的感情有多么深,也是见不得光的,偷偷摸摸的,相见也必定是困难的。“别时难",那就不用说了,相信只要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爱情的人都深有体会,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再看第二句。东风,也就是春风,它是百花的使者。东风无力的时候,当是暮春时节,也是百花凋零的时刻,是最容易让人伤感的时候。古人写伤春悲秋的诗词那是数不胜数。而星转斗移、四季更替偏偏又是自然现象,是人力所不可扭转和抗衡的。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暗示和印证了他们爱情的艰难处境和不可逆转,甚至绝望。世俗道德的力量和存在,不是他们的努力所能争取和改变的。所以,在她的心里就会不时涌起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怅惘和爱情凋零的悲愁。这就与前一句的两“难”描述构成了“呼应”与对应的关系。

    三四两句以“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的比喻从两个角度和侧面来说明女主人公对这份爱情的坚贞和始终不渝,显示了他们爱情的深厚和执著。春蚕吐丝,隐含她对爱情的珍视、贡献和付出;蜡炬流泪,说明她思念的沉重和痛苦。

    颈联是两个对仗句。如果说首联和颌联是虚写,那么这两句就是实写了。前句写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对镜梳妆的隐忧和担心,后句是从女主的角度猜度男主人公的表现和感受。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夜的相思和煎熬,女主怎么能睡得好,早上起来又怎么能不憔悴?相见虽然不易,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她还没有彻底绝望,在她的心底,她还是对他们的相爱和相见抱有希望的。所以,她不能一直憔悴下去,她还要好好地爱自己,好好地打扮自己,以便在他们再次相见时,让他看到一个美丽如初灿烂如花的自己。这就是“但愁”二字的含义。

    由己及人。由她的思念和他们“别亦难”的深情,她又猜想到远方的他一定也在孤独的月夜思念着自己。他在外有他的事做,白天想必是忙碌的。而到了夜晚,他也一定会象我惦念着他一样在思念自己。清冷的月光下,轩窗前,书案旁,他一定是在酝酿他心中的诗情。外面站得久了,那尚未退尽的暮春的寒气是不是也会让他觉得夜静时的寒冷呢?这一“早”一“晚”,字面上是对仗、呼应,文意上又表现了他们思念的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对他们的深爱作了进一步细节上和情景化的描绘,形成了他们情感上的一个“闭环”,加深了对他们爱情的直感和认识。

    既然他们是相爱的,他们对未来还抱有希望,那他们就要作进一步争取和付诸行动,以示其爱,以慰其心。她想鸿雁寄书,锦鲤传情,可她又不知道他具体的所在。怎么办呢?她就在想:他那么多情、清秀的一个男子,一定是在一个无比美好的去处。犹如神仙所居的蓬莱仙山,既遥远和虚无缥缈,又美丽和快乐无比。既然是神仙一样的地方,那就让神鸟(青鸟)来传递我们的爱情和思念吧。

    由此,从他们时下“见亦难别亦难”的艰难处境写起、又写了他们思念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坚贞。接着,先转折,后递进。由悲苦而希望,由希望而憧憬,由憧憬而寄托于青鸟传书,层层推进,曲折而准确地描述了抒情女主人公的隐秘心曲和爱情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品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uu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