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说:“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青春》”。
提起东野圭吾,我们想到的是《白夜行》中西本雪穗和桐原亮司的爱情悲剧,《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爱献身的伟大,《解忧杂货店》中的为人解除烦恼的牛奶箱。看完东野圭吾的小说总是会对人性又有新的认识。而《我的晃荡青春》没有跌宕起伏的案情,悲伤伟大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与他朴素的生活。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似乎能从这段晃荡岁月找出推理大师养成的蛛丝马迹。
他是一个从小学“晃荡”到大学毕业的平凡孩子。小学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初中进了校风最差的中学。唯一的愿望就是平安毕业。难道成功人士的学习都这么随意么?《我的晃荡青春》中有一章叫“消失了的同学”。讲述的是他在学校的宣传栏上看到班上的集体照,无意间发现一个陌生的女生。仔细回想过后,想起了女生的名字,并开始思考,这位女生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开始不在的?在不良少年占大多数的班级,每天坐在教室的人都不一样,他能记得女生的名字,女生的长相,可见他的记忆力与观察力。对于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同学,他会去分析同学消失为什么会没有人注意的原因,会去找寻她消失过后的一些踪迹。看到这,我似乎看到了推理大师的雏形。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细节就是,他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和同学选了一个公司,而公司只会通知一人面试。他也不清楚对方成绩如何,他就想了一个对策。故意放出消息让对方知道他们选了一个公司,然后祈祷对方会求稳而换志愿。他自己评价是懦夫博弈,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场自信的赌博,一场对人意志力,判断力的考验,显然,他是最大赢家。
书的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东野圭吾青春时期的晃荡行为并不是孩子的理想榜样,让孩子自由发展天赋才是本书真意”,‘自由发展天赋’可能是我们的成长教育里面的奢侈品。我们习惯了从小就把书塞满书包,习惯了悬梁刺股,挑灯夜读,习惯了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东野圭吾一样的“晃荡”青春。对,我也没有。记得当初给公众号取名“晃荡丝丝瓜”的时候,就是看见书柜上这本《我的晃荡青春》,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做公众号就是晃荡的代表吧。
这本书看完没有看完他的推理小说过后的震撼,好像就是简单了解了一个青少年的成长琐事。不过也能让人反思自己的青春,是否也曾这样“晃荡”。是否也从自己的晃荡青春中找到自己最终位置。
青春很短,不去晃荡,怎么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