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7岁,妹妹让他帮忙递下毛巾,他没有答应。妹妹继续要求,他仍旧没有去拿…
妈妈见状,对男孩说:“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你不能帮妹妹一下呢?你在班级还是班长呢,老师挺喜欢你的,怎么在家给妹妹帮这么小的忙都不行么…你之前还说要当主席,这么没有格局,怎么能成呢…”
男孩赌气,洗完澡,也不去穿衣保暖,即使很冷,也就站在那,不动弹。
过了好一会,妈妈发现情况不对,意识到自己刚才话重了,上前安抚:“刚才妈妈说话是不是伤到你,对不起,我不是…”
听到这,孩子“哇”的一声,眼泪夺眶而出…
分析:
妹妹要哥哥递毛巾,而哥哥没有做,妈妈看到,按P.E.T可接纳行为划分,此时,孩子处于问题区。妈妈应当采用协助的方式,积极倾听孩子的情绪、帮助其找到原因,妥善解决问题。
而故事里的妈妈,不仅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孩子戴帽子,而且每句话都没有逃出协助的“十二大绊脚石”之列。她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寻求帮助的如果不是妹妹,而是他同学,男孩会很乐意帮忙;也没有关照到男孩的情绪,她的妄加评论,让原本就有些小情绪的男孩,更加委屈,产生强烈阻抗。
沟通讲技巧,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尤其二孩家庭,对父母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父母积累不足,不懂迂回战术,遇到问题只管单刀直入,上来就评判定义,批评指正,难免会碰钉子,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
渴望被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