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大早,前同事就发来微信问我:“果,你看这个课要不要报名?”随着这句话的是一条链接,标题很耸动:“时间的朋友演讲听完,快来报名2017超值课程大礼包!”
走在大街上,雾气缭绕如临仙境,一阵冷风吹来,我语音回了句:“稍等我看下。”
打开链接,第一反应也是不错,非常心动,课程内容很多,几乎涵盖了目前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所有热门Topic,也不乏“大神级”老师。
然而冷静下来,我发现她发我的这个“2017全年课程大礼包”不太对啊。
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虽然排得很满,把2017每个月都安排了课程,而且每个月主题都不同,但问题也在这里。
我回复她:
“个人建议,你可以收藏这篇帖子,看下每个领域的人和书。
但我不建议你报名上课,虽然价格很心动。
因为首先,这里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大话题,从时间管理到烹饪烘焙,你可能不需要学那么多;
其次,我们最好是带着问题带着需求去学,比如,你下个月就要学一个东西,按照他的编排是排在2017年七八月份,那你怎么办?
是我们在选择课程,而不是课程决定我们什么时候学什么。
所以这个课程设计是有问题的,如果报名,可能就是剁手那一刹那感觉很满足而已。”
她回复了一个“啊,我怎么没想到?对,这是个大Bug。”
阻止了别人学习,我却没有感到“不对”,反而陷入了沉思。
走啊走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都得了一种叫做“学习饥渴症”的病?
可能因为学生时代我一直在做“学习委员”这个“官”,所以最近也收到好多咨询这个那个课好不好的微信。
大家这个学习的热情,曾经的学习委员我,是非常认可和钦佩的,但是,这股劲儿似乎有点过了,让我感觉有点不太对。
这背后,除了真正的求知欲,恐怕还有别的因素吧?
思来想去,既然不是基于问题和需求而导致的内驱力,那就应该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了。是怕被互联网、物联网,满天飞的各种概念、高大上的名词甩出时代的压力;连95后都成网红了,怕被新生代们碾压的压力;是被别人家25岁成百度副总裁刷新认知的压力……
还没年轻呢,怎么就老了?
自己还没玩够呢,怎么就有孩子了?
经验不断被刷新,今天还在尊称X总,明天就裁员裁到自己了?
“中年危机”,压力就是这么来的。
据某网站调研显示,2016年底销售最好的两样东西,一是新年手账本计划本,二是各种课程,无论在线的还是线下的。这也佐证了年底大家是“急于学习、忙于规划”的。
这种压力,可以推人前进。学术界的研究也支持一个观点:“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快地成功”。
然而,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以一个学习方面老司机的名义,咳咳,学习委员的名义提醒大家:
压力虽好,可是在冬天,你可不要贪杯哟。
3
为什么呢?
因为冬天,本就是一个不适合太用力的季节。
“冬”这个字,《说文解字》里说:“冬,终也。”是结束了的意思,为什么呢?这是从我国的农业文明而来的,草本植物,经过春生夏长秋实之后,到了冬天就完成使命,落叶枯干了。动物呢,也是冬天要冬眠。人不像动物植物,但冬天我们也要为气候做出适当的调整,穿棉衣、烧暖气、铺地暖,猫冬、歇着,早睡晚起,有意识地减少户外活动。
所以,冬天,按照我们的传统,是一个适合于“藏和纳”的季节。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是养藏,如果不“养”不“藏”,为抵抗寒冷,会消耗过多的能量,对身体和精神都不利。
这里说了这么多,追根溯源咬文嚼字不是掉书袋,而是想说,我们应顺自然而行。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那样:无为而成。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在冬天,我们可以歇一歇,停一停,别再背负那么重的压力,把自己透支下去。你已经努力了大半年,最后一个季节,该收一收,平衡一下了。
你可能要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年底往往是最忙的时节,本来就是各种年底报告、聚会、婚礼,还有现在线上也有很多讨论和课程,都在这时候推出好价格,能不去看吗?
还真得控制自己别去看太多,因为劳心费神,伤的是自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4
是的,只有身体,是我们自己的。学习求技能、拼搏求位置、思考求智慧,是我们一直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可是,这些,都不意味着最重要的。
当我们被动或主动被压力主导,被营销广告影响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
我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我真的要学那么多做那么多吗?
有时候,常识即可解决的,就不要去学一些所谓“高级”的技能;
有时候,小范围就能决定的,就不要兴师动众把大家都弄得紧张兮兮;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精力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
罗胖的得到专栏里,卖的最好的是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他这里“注意力比钱更重要”也是基本概念,这个观念也让我受益颇多。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给自己的心减减负,喝一杯暖茶,捧一本无用之书,面露微笑而眠,未必不是正确的选择。
孩子一样玩耍也好
文/郭小果子,图片来自网络。
郭小果子,一天不码字就剁手的女民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