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阅读感悟】Day51
No.5《唤醒孩子的内驱力》Day5
第三章第3,4节
“看见,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在亲子关系中,看见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关怀、被理解、被尊重。”
那该如何看见呢?看见,不仅仅是眼睛捕捉到,还是及时给予肯定和合理的赞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肯定孩子,去看见可表扬的地方表扬得越具体越自然越好,同时要注意引申并指明一个孩子够得着的目标,一点一点朝着好的方面变化着。
此外,我们不仅要看得见孩子表现好的地方,也要适度“看不见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代表要彻底放纵,而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不能随意过多的评价让孩子丧失纠错的本能和动机。
看见要适度,不要过于频繁,要在他有真正值得赞美的地方时使用简单、精致、诚挚的赞美和鼓励,而不是过度褒扬,让孩子有疲劳之感。
归根到底,全在于做妈妈的如何平衡了,真是个考验和挑战。
第二节说的是当孩子迷上手机游戏,这个简直是很贴合我们现实了,当孩子逐渐长大知晓网络世界的神奇,都难免会有深陷其中的经历。别说孩子,已经自认为成熟稳重的我们都已经时刻离不开手机了。
梅老师的分享让我有种别样的感觉,她不是极力阻拦孩子不玩手机游戏,而是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让他在体验中去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所在,最终孩子并没有陷在手机游戏无法自拔,而是拥有了学习上全然的自律。
想做到这点,对于普通父母来说,不太容易吧。我们总是习惯做权威型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会焦虑,会做出违背初心的举动、说出事后回忆便后悔的言语,一不小心让事态朝着反方向发展。过分的干预和管控,往往适得其反,得到的只有孩子的无法理解和亲子关系的紧张。
梅老师寻得破解之法是通过学习,已经比较专业如她却还是会在遇到问题时虚心学习,用书籍里的智慧、理论和别人的经验来让自己拥有好的心态,择更优路。
如她所言:“教育虽然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有难度,但只要你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想想自己的童年,避开自己幼时的教训,教育好孩子也不难。最关键的一点是,家庭教育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消化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并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情对症下药。”
别停下,这条路,仍需要潜心贯注,
去学习,去探索,去缓缓前进。
别怕,这开端,那末路,
都是在路上,未到尽头。
【2023阅读感悟】Day52
No.5《唤醒孩子的内驱力》Day6
第三章第5,6节
昨天下班到家,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坐了许久,我思绪万千,翻腾地好似世界已与我彻底断开。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我们的努力是不是没有到位?第二,还是没寻到正确的方向合适的方法?第三,孩子如此,是他不够聪慧还是我的教育有欠缺?我努力找到一个合适的解答,却不得不在时间的提醒下未能得到好的解答。
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得慢慢来。跟孩子交流的过程,我发现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并没有我们大人以为的波涛汹涌。我们一起探讨了这段时间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满心期待,说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当我们过分关注一个点,全世界都来凑热闹告诉你这个点很重要。于是昨晚落论语共读的时候,樊登老师说,期中考试考砸了,“弘毅”的同学会想:“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不能气馁,不能被小考绊倒,心态放轻松,眼光放长远。我的目标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每次比上一次做得更好一点。”
是呀,要做一个有宽广心胸、坚韧品格的人,要“弘毅”,责任重大,路途遥远,同志仍需努力呀。
今天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梅老师说她的儿子曾经是班里倒数第二,她也曾经落寞无助却可以触底反击,时刻保持自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我们要做的,是等待和唤醒孩子内驱力的觉醒,别太贪婪,从起步开始,一点点前进,静待花开,也期待着真正的好孩子的出现。
“教育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几个理念、几个行动就可以完成的,难在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赞赏,每一个嘲讽,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孩子。所以,做了父母的人,必须时刻保持自省。”
这条很难的路,
终将被走完全程,
也终会落在身后,成为过去。
抱着一种信念,
坚定地,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