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3》,作者采铜,内容梗概:在这个适者生存的世界上,我们不需要成为整个生态系统里最强的捕食者;我们只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适应身边的小环境。为了做到这件事,我们需要在两个大方向上培养自己的能力。首先,我们要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在这个方向上,采铜建议我们用“向下聚焦法”提高我们对特定信息的敏感度,再用“扫雷读书法”和“中间转换创作法”降低我们的认知负担,从而有效地处理信息。在理解环境的基础上,一个适者还要做到适应环境。为了适应环境,采铜建议我们首先要把思维模型从“寻找”切换到“创造”。接下来,你可以尝试用“先进先出原则”克服拖延症,保持行动的节奏。最后,你还得注意,仅仅是完成了个人能力的建设,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从他人的需求里寻找机会。毕竟,机会的本质就是被需要,被身边的人需要,也被整个生态系统需要。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成为一名合格的适者。
我在学习中提取的三点收获:
1.不做强者,做适者。找对生态位,把自己打造成生态网络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这个的世界上,好像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所有的生物都只能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变强。但是,假如进化的方向就是变强,那更多的生物都应该变成了强大的捕食者才对,但真实的情况显然不是啊。
在今天的地球上,牛羊这些食草动物的总数都在十几二十亿这个数量级上。而狮子老虎这些牙尖爪利的猛兽反倒大多成了濒危物种。从生物的数量上讲,你恐怕很难说站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就进化得更成功。放眼整个自然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进化出来的世界,并不单调一致,而是繁盛多样。
一个成功的物种,并不一定要多么凶猛,多么强悍,但它一定要在生态系统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生态位。只要找对了生态位,这个物种就能获得所需的资源,也能给其他的物种提供必要的支持。要想生存下去,它并不需要成为整个生态系统里最强的那一个。它只需要适应身边的小环境,把自己打造成生态网络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才是“适者生存”这个词真正的含义。
2.用“向下聚焦”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敏感”区。
分解你的学习资料,把注意力花在最小化的你最想了解的信息上,你对这类信息的敏感度就会快速上升。
3.停止无谓的寻找,而是专注于创造
一个适者不妨从一开始就转变心态,停止无谓的寻找,而是专注于创造:创造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创造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不断进化的自己。
创造是一种行动,而行动最大的敌人是拖延症。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忽略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往往是最值得你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比如,你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想要提升你的专业能力,或者开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这个读书计划对你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并没有什么人会来监督你读书。而且,短期看来,你不读这些书,好像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假如你总是不把这样的计划落到实处,你的个人成长就会陷入停滞。这当然是一个适者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应该怎么克服拖延症呢?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路——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就是不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做任何判断,先接到的任务就先做,后接到的任务就后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