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曾在1912年出版了一套《共和国教科书》,出版后十多年间,销售了七八千万册之多,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这套教材中的选入课文,篇幅短小精干,易懂好记,雅俗共赏。
其中,第三册第二十四课《勿贪多》,全文仅34个字:“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直到今天,“勿贪多”依然发人深省。
所谓贪欲,实则是动物的本性,道理许多人都懂,可一旦放在自己身上或者放在自己的生活中,便忘得一干二净了。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适,但是不懂节制,去过度地追求,往往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导致理智丧失,滑入欲望的深渊,被欲望反噬。
人生的诸多痛苦,往往不是拥有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而其中尤甚者,是拥有那些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欲望一旦超越现实,痛苦将随之而来。所以,这样的欲望是人们实质上的痛苦之源。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写道: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为欲望买单。在《驴皮记》一书中,主角拉斐尔被名利和欲望牵引,因一张以生命作为筹码的魔法驴皮,戏剧性地进入名利场,而后坠落深渊的故事。
驴皮中蕴含了一个关于欲望的魔咒:“拥有驴皮就能拥有一切,只是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拥有者的性命也会相应缩短。”
而自从拉斐尔在古董店得到驴皮得以实现他第一个愿望---一场豪华晚宴开始,喜出望外的他,欲望的阀门便从此开启,进而一发不可收拾。当一个人习惯不劳而获或者唾手可得的生活,便会不断地被欲望驱使,沦为欲望的奴隶。后来,即便他已经深深了解这个魔咒的恐怖,但是利令智昏的他只要一不留神,就会跟往常一样说出自己的心愿,让驴皮帮自己实现。这张神奇的驴皮在不断满足拉斐尔的一个又一个心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缩小。他的生命因此被欲望湮灭。贪得无厌的拉斐尔,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筹码,以满足成就欲望的捷径。这样的捷径,最终使他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
其实每个人最初的那一点恶,都开始于一些很小的念头。但只要开始,接下来便是狂风暴雨般的失控。当欲望的阀门一旦被开启,便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再也停不下来,直至全部倒塌为止。这也便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含义: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
人们会因欲望的满足享受到一些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但绝不会因此而停止去追逐更多的欲望。如此,无休止的欲望便逐渐挤满人生。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扇门一旦被打开,便极容易为私欲蒙蔽,人生的方向就容易偏离,由此带来长久的负累。
可话又说回来,欲望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欲无求,也并非说人有欲望,就一定会受欲望的苦。一个人过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并非欲望惹的祸,而是他在控制欲望上存在问题。如何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欲望,才是能否把生活过好的关键。
终其一生,人都在生命和欲望之间不断较量。唯有懂得克制和自律的人,他能够看清自己,清楚自己的欲望,并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去实现它,才能活得坦荡自如,进退有度,不负一生。
作家林语堂说:懂得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望。诚如斯言,在割舍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或者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欲望之后,轻松下来的你会发现,你真正需要的,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