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自古以来人对自身的研究就一直在持续,其中就包括对本性的研究:性本善与性本恶,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于人之本性的诠释。两个观点虽然截然不同,却偏偏同样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两位儒家之集大成者孟子和荀子,那么,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恶,到底是两个怎样的观点,哪个又更有道理呢?
先来说一说荀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恶吧,性本恶,顾名思义,也就是人一开始的本性是恶的。当然,这里的恶并不是只有我们广义上的恶人,也不是说人生下来就是大恶人,而且说人出生时仅仅拥有生物性,本能性。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说的生物性和本能性就是人之为人的最最基础和低层的一面,也就是温饱需求口腹之欲的一面,从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开始就已经烙印在了我们的基因里,和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性差别不大。所以总的来说,认为人一开始只有最最低级的生物性,这也便是人之初性本恶的意思。
但是,我们能够忍受着所有人都按着自己天性中的生物性去发展吗?很明显是不能的,因为一旦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温饱需求和等等最最低级的东西奋斗,互相争夺,那么整个人世间岂不就彻底沦为了和动物世界一样的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世界。也因此,荀子并没有再提出人之初性本恶之后撒手不管,而是根据人之初性本恶继续开始下一步论证:人一出生一开始就具有最最本能的生物性,如果按这样的趋势发展的话,那么人类社会也会彻底沦为和动物一样的世界,可是我们人类本身并不希望看到这种堕落的现象,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用后天的教养来改变人们,让人们找到那向善的突破口,从而达到先贤所说的贤者的社会。
荀子的逻辑是不是显得非常的合理呀?的确比较合理,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去辨析一下,却仍旧会发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根据荀子的观点,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生物性的,然后需要用外在的教育来改变这个人的生物性,使其变为更高层次的人,可是既然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生物性的,那么不管多久之前应该也是如此,那么这最初的使人可以走向善良的教育是哪儿来的?(西方的基督教也有类似于荀子的观点,那就是人一出生就拥有原罪,需要用一生做善事来赎罪,以求在死后就能升入天堂,这种性本恶之说如果单纯从逻辑推论基本没有问题,也确实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但基督教的人之初性本恶理论要建立在上帝这个全能全职的神上,如果不相信这个神,那么一切都是浮云,这也便是基督教本身最大的问题)
对呀,这就很明显无法解释了啊? 每个人都是生物性,又何尝有道德层面的教育一说呢?荀子很明显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观点里的逻辑问题,于是再后来又补全了一点,说那道德层面的教育是由圣人开启的,那为什么圣人就可以拥有更高上的层次呢?因为圣人天生不同。这个说法看起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却将问题印象了更加复杂的经历:如果这么做的话,那么一方面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言论,另一方面还带入了环境决定论的因素,恐怕很难被人所幸福。
同时,人之初性本恶言论本身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假设人类的社会正在奉行人之初性本恶理论,那么没有被环境改造过之前的人,其实就会被看成一种和动物没什么区别的人形动物,仅仅只保持着本能性。这本身也没什么,反正之后还要再教育吗?但是想一下人类在马戏团里是怎么训练仅仅拥有本能性的动物的?是不是采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你要做成了我让你做的事情,成功地表演了某个动作,就给你一口吃的。你要是没做成,表演动作失败了,就打你一下。再继续按着这样的逻辑往前推,那些似乎仅仅只拥着生物性的人类又会被怎样的教育呢?类比,想必同样是这种萝卜加大棒的利用本人的教育方式吧。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是教育的初衷吗?明显不是。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法家,其实是直系传承了荀子的观点的,结果发家去正是将民众当成了动物,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才最后让施行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
解决完人之初性本恶的问题,想必,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性本恶理论中本身的很大的问题,因为这种理论忽略了人之为人的高贵性和自主性,而人之为人的高贵性和自主性,正是人最最独特和重要的一面。
让我们再看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人之初性本善到底本善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说人一开始就是善人,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法分子吗?而是说人一出生就具有一种可能性,是什么可能性呢?是向善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永远也无法拥有的,是人之为人的最高贵的一面。试想如果你让大猩猩去上小学一年级,就算这只大猩猩再怎么努力,他也永远无法学会小学一年级的题目,但是人却可以。试想你跟大猩猩谈谈理想谈谈人生,这只大猩猩也永远只能存活在自己的本能里。但是人却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意义与方向。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重点不是在善,而是在可能善。而在人类拥有这种可能性之后,当然也是需要进行开发的,只不过这种开发是顺应着本性的开发,是针对于人的开发,而不是像荀子那样针对“人”这种动物的开发。
放眼世界对于本性的观点,便会发现有许多观点与孟子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像康德就说过,他最敬佩的事物就是他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其中头顶的星空有可能是指当时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但心中的道德律就很明显是指人之为人的那份独特的高贵性了。还有人说过,人其实就是一个人脆弱的芦苇,但是人是一个人会思考的芦苇,能够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从这一点上就算大自然中的一切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毁掉这支芦苇,但芦苇却仍旧是最最高贵的。是啊,人本身就是脆弱的,但就算在脆弱,也磨灭不了人本身的高贵。
人之为人,到底有何独特,又为何独特?为什么人能够发展出如此发达的文明而动物不能?就是因为人拥有人之初的性本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