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经典分享《黄帝内经》第五课 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智慧

国学经典分享《黄帝内经》第五课 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智慧

作者: 乐观桂娥 | 来源:发表于2019-09-23 15:56 被阅读0次

1. 在中医看来,什么是健康?

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活的好好的,就是健康。所谓健康,不是人体自身保持恒定的标准不能动,而是人体与生存的环境关系要保持和谐。人体自身的生理运转,与环境变迁的脉搏共振。

人生在地球上,《易经》中发现的阴阳规律,自然也影响到人体,人体是有阴阳的。人生在天地间,《阴符经》中讨论的五行规律,自然也影响到人体,人体的阴阳本质,自然就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形成活动模式。中国人的世界观是“气一元论”,就像水中的鱼,鱼必然靠水过日子,人活在天地间,天地都是气的变化,人体当然也是气变出来的,生命的本质,就是气的精巧、精细地运动,“精气规律”是人体的基础。

总之,在中医看来,精、气、阴阳、五行,这些规律就让人体自然跟天地环境融合在一起,如此地天人合一地活着。

2. 中医的天人合一

中医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关系上的一体关联性,这种“一”,不是完全一体化,而是规律相通的共振性质的相互影响,共振的双方,相互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身自成小系统,小系统与小系统之间,再相互构成一个大系统。

人体自身,是一个独立变化的小系统;天地变化,是另外一个系统;人体与天地的基本规律共振,同时,也受到天地意外变化的影响。天与人之间,构成人体存活健康的系统。

人体的存活规律,按照天地的规律稳定进行着,机体内系统运转很平衡,所以《黄帝内经》把健康的人,称作“平人”,阴阳运转平衡的人。同时,面对天地气机的临时性突变,人体的机体可能不适应,现有身体系统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所谓生病,本质是人体的运转机制不平衡了。

因此,人体生病有两个源头:其一,外界或自己,直接破坏生理层的阴阳平衡;其二,自己心理上制约影响生理,带动了生理层阴阳的不平衡。

人体阴阳系统平衡被破坏,会发生什么情况?其一,刚发生破坏的时候,当然是直接被破坏的地方乱套了;其二,人体阴阳平衡是个系统,时间长了,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破坏效果会通过系统发生转移。

3. 中医治病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从目标上看,阴阳系统重新恢复平衡,身体就自然健康起来。那么怎么达到这个目标?从关系的立场出发,同时考虑实体性影响,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玩“生克制化”。

分析病因、研究病情是基础,进而在具体调理的过程中,先“治标”,控制病情防止复杂化,再“治本”,通过精气神血津液,深度梳理身体的阴阳,两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是根本目标,是实现身心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恢复阴阳平衡的经验总结,但是,它最重视的,是强调懂得了失衡的趋势之后,提前预防不良变化,在没有病之前就消弭祸患于忽微,搞好养生,这才是真正的高人。正所谓“治未病”: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分享《黄帝内经》第五课 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dp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