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边追剧边磕瓜子时,时间仿佛过的特别快。瓜子好像有某种“魔力”,“驱使”你磕了一粒后不自觉的磕下一粒。刚开始磕瓜子时,你会特别带劲。相反,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时间仿佛过的特别慢,不耐烦的时候就想放弃。
为什么磕堆瓜子很容易,读本书就很难?有人说,“这还不简单,磕瓜子快嘛;看书不一样,要腾出时间,要静下心慢慢读。”
没错。但是,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行为相提并论?
看书or磕瓜子?这是个问题这个看似滑稽的问题是我们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她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向我们说明反馈效应。了解过一点心理学知识或看过一些时间管理书籍的朋友肯定对这个词不陌生。以下是反馈的概念: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说白了,如果我们了解反馈的作用机制,并能恰当的运用它的话,学习效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
举个例子进一步说明反馈的含义。
有道难题你不会写。你翻遍了所有资料做出了答案,你很满足很有成就感,这种感觉很棒。下次遇见了更难的题,你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在这个例子中,“做出了答案有成就感”就是反馈,“遇见更难的题迎难而上”就是正反馈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反例。
有道难题你不会写。你翻遍了所有资料却还是没写出来,你感到自己做了无用功,这种感觉很挫败。下次遇见了更难的题,你干脆放弃。
在这个例子里,你没有得到反馈,于是下次遇见相同的情况你甚至不会尝试。一种情形,两种结果,差别就是是否得到了反馈。
得到反馈的时间长短很重要现在,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想一下瓜子和书的问题:
磕一堆瓜子很容易是因为磕瓜子的行为可以很快让人得到反馈,心理学上将这种快速反馈叫做即时反馈。“磕掉壳就可以吃到瓜子肉”这个过程很短很短,短到根本来不及考虑,下一粒瓜子就条件反射般的送进嘴里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迅速得到反馈,获得即时满足感。因此,即使瓜子没那么好吃,我们也可能会不自觉的一直磕。
而看书的反馈时间往往很长。我们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一本《影响力》明天就能当领导,也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一本《社会心理学》明天就可以洞悉人心,更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一本理财书明天就会发家致富。看书的反馈时间可能是几年,也可能对我们做出一些你看不到的小改变,看书更多的是对思想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果。总之这种反馈不能及时被看见,自然就很难有强大的内在动力读下去。
看不进书是即时反馈在作祟所以,看不进书不怪你,因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人都是追求即时反馈的。这个场景你一定很熟悉:本来想玩一下手机再学习,却不知不觉玩了一晚上。之后你为自己的自制力不强感到懊悔,殊不知这正是追求即时反馈的结果。玩手机可以带来的即时反馈有:获得一些碎片信息、通过游戏感到开心等。而写作业呢?显而易见,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给我们有效的反馈。所以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的自制力太差,而是被即时反馈控制了却不自知。
最后要说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即时反馈来实现目标。
即时反馈可以支配你,亦可帮助你如果你有长期目标,不妨先制定计划,再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一、制定计划:将长远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小目标一定要具体化。以读书为例,比如要想在一个星期内内读完一本200页的书,那就可以定好每天读30页,定好用什么时间去读,晨读还是夜读。总之,小目标可操作性越强,越具体,它越有可能被完成。
二、激励机制:小目标完成了记得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故意设置为平时喜欢做的小事情。比如说想打一盘王者,且慢,适当的压抑自己一下。可以将它当成一种奖励。就像做完任务开宝箱一样,等自己读完了这30页书再打,会有一种满足感。养成了习惯后,你会发现读书没那么难,因为有了即时反馈,下一次读起来甚至会更容易。更难的任务可以设置更高的奖励,比如完成考试复习计划后买下自己心仪已久的耳机等。长此以往,便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注意,自己制定的规则一定不要破坏!因为破坏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的话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摆脱即时反馈,与自己斗争,一起加油!
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