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一九七七年七月,我的高中刚刚上了一个学期,家里由于人多,只有父亲一人挣钱,每月大概30多元吧,五口人,都是长身体的时侯,每天吃个半饱,母亲每天为吃饭愁,想办法,填饱肚子,比如,买玉米粉做饼(不是窝头),蒸熟后就杂汤吃,至今我还记得玉米的特有的味道,也庆辛那时的经历,我现在也为了减肥经常从网上买玉米粉,掺上高梁粉,乔麦粉等,做成窝头,每天一个,但感觉没有儿时的那种味道了!
所以,正好政府最后一次的大规模下乡运动,当时政策是,不管那家,下一人招工一人(同现在一样,找工作难,又不能做小买卖,是投机例把,要打击的,轻的扣东西,重的判刑的,是有力无处使的时代),我家子女三人,确定,哥哥招工,长子吗,年纪大了,没有工作,对象不好找,要传种接代也,姐姐下乡,到离家五公里的农村,当时我正在上学,但对于家里经济的窘境,我决定下乡,以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当时许多邻居都不理解并笑话我家,没有本事,,,,
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窝囊的人,长在湖北的他,从小讨饭出来,又被抓了壮丁(国民党部队招兵的一种形式,现在80后以后的人可能不会懂的)后在解放战争投诚共产党的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后又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吃尽了苦,拼了命,才有幸生存,真是九死一生,。到地方单位,由于没有文化,只能被按排在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每天累个半死,又不会拍马屁,奉承领导,说的是普通话,交流又不方便,不象现在普通话普及,人口流动性大,那时北方人在南方很少,本地人都叫他们为外路外路的,。因此,他只好每天喝酒浇愁,并在酒后拿家人出气,闹得家里每天吵架不断,乌烟瘴气,这又是我想下乡的另一个原因,只想早日离开这个不温暖的家,就是苦点累点,也是清静点,还有一个,当时每个下乡青年除了每月补贴1o元外,还有半立方的木头,用来做家具的(下乡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一次性补助130元,那时是一笔巨款也,
所以,我铁了心,下乡下乡下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