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作者刚学写作时,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来自于素材。要写一篇文章其实很简单,写10篇也不是很难,但如果是连着写一个月难度就会增加,连续写两个月大多数人就会出现素材匮乏的问题。
一开始写东西自然是好写的,因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积累,但越是写到后面积累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写过一轮,再写就要开辟新的素材,有些人找不到素材时,就会强行写,强行编,文章还是文章,但是文章的意义缺失,这种情况下写作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
所以我经常让大家学会用分享者的角度去写东西,这个角度能更好的观察生活,还能够很快的提取到素材。
什么是分享者角度呢?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当我们接触到好的东西时,都会有这种把好东西传递的欲望,这种欲望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分享者角度。
你今天看了一场精彩的大片,买了一本特棒的书,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你都愿意主动去分享给朋友,这种分享你感觉到很快乐,而且对你来说轻而易举。
把这种分享的感觉带到写作上,写作时就会变得很愉悦,写作难度也会进一步被降低。
分享不是一个很难的概念,相反它非常简单易学。行动派的创始人琦琦对“分享”这个词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分析,她说:
“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接触到的点不一样,尝试把自己知道的有价值地信息分享出去,或许这对别人来说,就是不小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分享的初衷。”
我觉得这句话对“分享”的分析非常接地气。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大家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属于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试着把自己知道的有价值地信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并且传递,可能你就帮到了一些人。
而且,不要小看这种分享。
昨天早上我起床登陆微博,微博问答邀请我回答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爬黄山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我之前三登黄山,可以说是“老司机”了,我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比较详细有用的解答。
让我意外的是,仅仅到了下午就有一个网友私信咨询我爬黄山的一个具体细节,因为她们一家下个月要去黄山,于是我对她们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回复,完成了这个分享的体验。
2:
分享思维是个好东西,它不但能帮你写作,还可以帮你寻找素材,你要时刻把这种思维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可以帮你提取到无限的素材。
我自己本人很喜欢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会有很多想法,电影结束后我通常会第一时间用手机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有时间就会开始编辑。这些记录下来的想法,其实就是素材,你找到分享这个角度,完全可以写成有价值的文章。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影《缝纫机乐队》,我觉得这个电影其实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很有情怀,透过这个电影其实能够看出大鹏的初心未改,内心依然流淌着热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笑星出名的大鹏其实一开始在娱乐圈想做音乐,他自己的偶像就是黄家驹,这个电影也是在帮他自己圆梦。
成为笑星是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热爱音乐才是大鹏最大的乐趣。
我听过大鹏认真唱歌,唱的是黄家驹的歌,唱完之后痛哭流涕。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其实也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曾经的他,也是一个背着吉他的追梦少年。
你可能看过那个电影,但你不知道这个电影背后的故事,刚好我很早之前就听过大鹏的故事,所以这个电影打动我的不是这个电影的幽默,而是它的追梦情怀,它更想表达的可能是:
你肯用力去追,就有机会完成,如果你一步也不愿意尝试,那你可能离梦想永远有100步。
我相信你也常常在看完电影后有一些想法,有一些好东西想要去分享,尝试用这个思路去分享即可。
什么样的思路呢?
观众知道的,和你知道的;观众没看到的,而你看到的。
电影只是一种,看书,看报,成长经历,以及相同事件的不同看法,深度看法,都是非常丰富的分享资源。
把这些好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有了好素材。
晚安,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