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阅读李克富老师抓住早晨的一篇文章《机会就在当下》,读后一句话“今天不作为的人,只有后悔;抓住了今天,就是机会”,立马提笔写到了本子上,默默凝视、反复细读“抓住了今天,就是机会”。
一天来脑海中时而再现这句话的响声,让我思考、让我揣度现今的自己,虽是没有后悔不作为,而是拥有努力的向往与奔跑,可说是几年来也是这样的坚持,这样的不放弃,才是感受到“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真实与真诚,因为在工作中我又多了一个心理教师的称号与专职,为此曾是自感心中的踏实与骄傲,只要你走在前进的路上,就有美好的相遇。如是抓住了今天,就是机会,那未来的自己定是今天想成为的样子。
一点随记,一点心得,记录当下的自己,助力永远的奔跑,晚安。
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 晚23:44
附:
李克富-机会就在当下
因为16岁的儿子不爱学习,这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咨询室。能看得出来,孩子极不情愿。为避免造成伤害,我就让他先离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听这对夫妻叙说。具体内容不便透露,但如果总结一下,完全可以用“后悔”俩字概括。当然,在表达后悔的时候,我能听出他们内心的期望,正如那位父亲所言:“若能退回到16年前让生活再过一次,我们定能够养好这个孩子!”
我笑出声来。
他就问我笑什么,因为觉得对其“自我强度”(ego strength)还判断不清,我只好先与他虚与委蛇。
问:“16年前您多大年龄?”
他:“28岁。”
问:“再过16年,您60岁。那时,您如何看待今天,也就是44岁的你?”
他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但还是回答“无法想象”。
我说:“我比您大了8岁,从时间的维度,看到现在的您,就等于看到了我自己44岁时的样子,也相当于我又回到了8年前的2010年。”
他看着我不说话,但显然并没有明白我想表达什么。
此时妻子说话了:“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回到从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会重复这16年的模式?”
我反问:“您觉得呢?”
她也沉默了。
我说:“如果能回到16年前,你们俩一定觉得到处都是机会,教育孩子也不例外;同样,你们俩现在就是从16后回来的啊,怎么就看不到机会而总是后悔呢!”
说这话时我的语速很慢,但口气坚定。
又是沉默,持续的时间很长。
之后,妻子对我说:“我明白了。”
而丈夫则对着妻子说:“可我还没明白。”
妻子:“那是你在装糊涂!”
说完,就拉起丈夫、叫着儿子离开了。当然,人家付了咨询费。
这算是我的咨询生涯中一次非常奇特的经历,因此记忆深刻。促使我今晨将其形成文字的动机,源自于昨天跟朋友的一次聚会。
我听一位朋友跟另一位朋友说“真后悔5年前没有听你的话,要是买了那套房,价值也翻两番了”。我真想告诉他,现在买也不晚,那个地方的房价还会增长,如果不买,5年之后还会后悔。
期间有位大我10岁的兄长,去年中风后正在康复中,敬酒时他用含混不清的话对我们说:“如果我能早几年退下来,不那么胖,也就不至于今天这个样子了。”这话不啻于晴天霹雳,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2028年的样子。我在想:如果十年后能够回到2018年,我该做什么呢?
今天不作为的人,只有后悔;抓住了今天,就是机会!
我曾经细致地观察并比较过: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脚踏实地地从事着现在的行动,而那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沉浸在过去的失败或所谓的成功当中不能自拔,便不再有当下的行动。
本来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人的行为,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它是一个家庭(族)的心智模式,具有代际遗传特征。
不知道那一家三口现在怎么样了?
(抓住早晨,第142页,2018-03-11)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