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了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一个国家要称霸,仅仅依靠发展经济和开明的政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
就在李悝进行经济、政治、法制领域改革的同时,吴起也在魏国的军中进行他的军事改革。
吴起其人
吴起的一生经历了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他是卫国人,年轻时家中富有,但他不爱务农,而是在各国游历,谋求官职。可耗尽家财也没能成功,失意的吴起受尽了他人的讥笑冷落,吴起是个狠人,一气之下,杀掉曾经嘲讽过他的三十多个人,逃出卫国前往鲁国。
吴起跟母亲告别时,咬破自己的胳膊,发誓不做大官,绝不回卫国!母亲去世时,吴起正在鲁国,已经拜儒的家曾申为师。儒家有“父母去世守孝三年”的传统,可吴起一心追求仕途上的成功,而没有回家奔丧。因而引起了曾申的反感,断绝了师徒关系。
当时,齐国在攻打弱小的鲁国。被逐出师门后。吴起潜心研究兵法,几年之后投奔鲁国的鲁穆公。为了打消鲁穆公的顾虑,吴起杀掉了自己出身齐国的妻子,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鲁国的将军(心疼他的妻子)。
吴起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初出茅庐的他率领鲁国军队大败齐军。作为一个小国的将军,却能把强大的齐军打得落花流水,立了大功的吴起踌躇满志,决心要在鲁国大展身手。但是,取胜后的吴起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鲁穆公开始听信谗言,疏远吴起。面对优柔寡断的鲁穆公,吴起毅然决然地离开鲁国,转而奔向当时最强的魏国谋求发展。
吴起在魏国的军事改革
当时吴起已经小有名气了,所以在魏国时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在于精,他首创了考选“武卒”的方法,士兵一旦入选武卒,国家就免除他家的徭役和宅田税。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将士的战斗积极性。短短几年后,这些被吴起精选出来的武卒,被打造成战国时期诸侯国中最强悍的步兵,震慑着其他各国。
在魏国期间,吴起率军与其他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数十倍的秦军,短短数年,就占领了原本全部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魏国在这里设立西河郡,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吴起总结了自己的军事实践经验,写成了《吴子兵法》。这是一部在中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兵书,秦汉以前流行颇广。
吴起的兵法跟孙子兵法曾经是齐名的。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战略思想上,吴起把儒家的思想和兵家的思想结合在他的兵法当中,这就是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为核心的思想。治国理政,要用儒家的思想;外治武备、发展军队,要用兵家的思想。
功勋卓著的吴起也没能逃过旧主死后被新主猜疑忌惮的下场。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任命田文为相国。吴起明白,对魏国来说,自己是个外人,在新君初立的情况下,田文担任相国,的确是比自己更合适。但是,田文死后,吴起依然没有当上相国,继任的是娶了公主的公叔痤。
吴起耀眼的才华和显赫的功劳像芒刺一样,时刻刺痛新相国公叔座,自知才能远远不如吴起,对吴起心存顾忌的公叔痤,设计令魏武侯对吴起生疑,使其不再信任吴起。在魏国无法立足的吴起,只好再次寻找新的舞台——楚国。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吴起来楚国时,楚国早已不是春秋五霸时期那样的大国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兵力虽多,战斗力却不强。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师失地。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吴起的到来,就像是上天送给楚悼王的礼物,楚悼王如获至宝。手握改革大权的吴起首先对楚国官场进行大换血,对贵族,吴起更是毫不留情,剥夺他们世袭的特权,三代之后,取消他们的爵位。有力打击了楚国旧贵族的势力,使其远离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的故地,同时也加速了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吴起的改革,切中楚国的要害,也深刻触动了楚国世家大族的利益,众多的贵族对他衔恨在心,恨不能杀之而后快。虽然反对者甚众,但楚悼王并不为所动,毫无保留地支持吴起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楚国的政治面貌为之一变,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军事能力大大提高。
公元前381年,吴起带兵攻打魏国,就在取得胜利的时候,楚悼王去世,吴起赶回楚国国都奔丧。作为外人,吴起在楚国没有根基,一旦支持他的楚悼王去世,他立刻又回到了孤家寡人的状态。在楚悼王的葬礼上,旧贵族们迫不及待地向吴起发起攻击。绝望中的吴起扑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旧贵族们乱箭齐发,射中了吴起,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吴起在临死前,已经为自己想好了报仇计划。
按照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君王尸体者,罪及三族。吴起虽死,七十多家楚国贵族也因此惨遭灭族。吴起死后,变法随之夭折,楚国的旧势力重新抬头,军政大权始终掌握在旧贵族之手,吏治也未得到真正改观。可以说吴起耗费在楚国的心血又白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