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只有懒妈妈才能教出勤快的孩子,所以要多放手,多给予孩子信任,孩子做的事情多了,自然能够练就娴熟的技能。
但这让很多人误以为,作为家长,不用过多的管教孩子,主张野蛮生长。
也有主张通过学习育儿知识提升自己来管教孩子的父母,偶尔疲累的时候,也会羡慕那些父母不用怎么管教,但比较懂事的孩子的成长模式。
真的是这样吗?大多父母本是无证上岗,这样一来,就能更加在育儿上不求自我更新与跃迁,安心躺平了。
孩子需要管吗?在管与不管之间的平衡度如何呢?今天我在《正面管教》这本书籍中看到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答案。
这更加让我相信,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深深的遗憾。
书中大卫对人类大脑的最新研究表明,在10岁到20岁之间,大脑的额叶前部皮层可能有迅速的发育,这会造成十几岁孩子的一些困惑。
十几岁的孩子,常常把周围其他人的身体语言误解为挑衅性的行为。
仿佛做个十几岁的孩子还不够辛苦,大脑还要用误解和不良沟通来给他们增加难度。
所以,父母要认识到额前皮层的发育要到25岁才会完成,在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时,必须格外注意要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测。
这也解释了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叛逆的原因,是大脑内在的部分,让他们看不到事实的原貌。
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外在的人和事情,他们大都不相信父母说的,而是听从自己内在的感觉来行动。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
他们有自己的感觉和主见,父母以过来人的经验式姿态管教,往往走不进孩子的内心里。
如果父母了解了孩子成长每个阶段的潜在密码,读懂孩子面对事情时的微妙心理,我们才能有效的去沟通与引导。
比如: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激起的是我们的挫折感,而不是关爱时,他们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他们想要的是归属感。
所以孩子的生长特点,注定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看见和理解,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去给予意见和引导。
如果我们对一个正在做出不当行为的孩子,给予积极的回应,就会强化这种行为。
孩子的大脑决定他会做出一些认知偏差的不当行为。
那么通过学习,你会发现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动机的最佳途径,就是找到一种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是父母正确的自我提升之道,也是科学的育儿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