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11:41阅读:61
12月24团体学习个人感受暨半年个人总结
转眼又一年,昨日看到魏老师的《回顾2011体验我的中年危机》的文章,心中颇有感触。步入四十不惑之年,有收获的欣慰,有失落的痛楚,体会到时光的无情,也感受到岁月的公平。生命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你得到了睿智与豁达,付出的是天真和浪漫。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我拿青春赌明天,而如今,青春已经渐行渐远。我的明天,依然隐约而不可见。
既然不可见,可见的只是眼前这短短的一段路,这短短的一段时光,这也许不起眼的一段当下。所以,活在当下,体验当下的感觉,不为昨日的蹉跎懊恼,不为明日的变幻神伤,好好体味这一刻你的悲伤与欢乐,好好善待这一个你身边现在的人和事,也许明天,他们再也不会和你相遇。
说到中年精神危机,感受到价值观念的分裂与重组,也颇有同感。我的价值观,特别是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有了跟以前不一样的认识。或者说,现在活得有点明白了,也有点坦然了,生命的历程在这个时候,像狭窄的河道转了个弯,变得宽阔而又平坦。
感激这半年多的共同学习,只有在这样一个具有约束性的团体中,才会让自己的学习不能够懈怠,否则对于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具体技术,不会有现在这样清晰的认识 。虽然在这个领域的迈进还刚刚走出了第一步,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甚至是有些艰难的。这里面有自己自身学习动力和毅力的因素,也有日常工作牵制的因素,更有人到中年家务俗事缠身,上老下小分身乏力的因素,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团体的凝聚,没有纪律的约束,也许又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自己的心理门诊两年多了,由于自己个性所致,加之外部环境所限,基本处于门可罗雀状态。但我却享受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还是懒惰,其次是没有压力。分析自己接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到现在渐渐走到这条路上的过程,就像一个闲散的旅者,不经意间来到一处风景,起初是好奇的张望,而后慢慢体味出这景色的意味契合了自己的某种愿望,以至于在这里驻扎下来细细欣赏了。但深入进去,却也看到心理学的博大与严谨,把人的内心抽丝剥茧,细细梳理。从哲学分支出来的心理学像一架高倍显微镜,逐渐放大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原来它也可以大到像一个宇宙,也可以小到微观的不可测量,有时又微妙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对于感兴趣又不能完全了解的东西,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被它吸引,至于这东西真的是否会对我们有益倒并不重要。我就是这样一个被心理学的的磁场吸引过来,身陷其中却又乐不可支的那种人。看到那些把心理学当成事业来做,时时躬耕,日日浇水施肥的人,内心里总会生出许多的敬畏,许多的自卑。这敬畏是因为自己不可能达到的高度,这自卑是自己始终游离的态度,也许我始终都是一个闲散的游人,一个心理学的票友。这样也好,没有压力,只有欣赏,把自己放得很低的那种仰望。
对于半年来学到的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学的也不是多么认真。其实每个人生活中也都在用,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现在意识到了,比如惩罚是对不好行为的厌恶疗法,条件反射的建立就是系统脱敏的过程;比如认知才是决定情绪和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中转站。有时候,我们在情绪中不能自拔,往往就是没有看到这个叫做认知的东西在作怪,找到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并替换掉它,便是改善自己情绪的第一步。
对于沙盘游戏的学习和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沙盘之道,在于一个“悟”字,自悟与悟人,自悟是前提,也是自己的成长;悟人要有方法,否则可就是误人了。所以自以为,当一个对你充满虔诚信任的来访者坐在你面前,摆出他心灵的沙盘,一定要慎重的对待,少说多听,谨防自己的好心或者炫耀变成了野蛮分析。也许可能会在沙盘里看到一些信息,要不要如实的告诉来访者,私下以为也不一定。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原则,给与来访者他能够接受的,他的心理能量可以消化的掉的,避免药劲太猛,派生出更大的问题出来。在这一点上,对于初学沙盘的我,感激督导老师看似无情的良苦用心。
再回到这次的团体课上,组长提出了关于婚外情的话题。深以为然,作为一名咨询师,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也是必须磨练的基本功。对于婚外情,从认知的角度切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认知方式,再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但是相信,步入婚姻并在其中浸淫多年的成年人,都会有自己切身的感受,也会以一种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有时候,婚外情的来访者或许不需要你呈现什么样的态度,他可能只是需要一种宣泄渠道,帮助他达到他所需要的目的,就可以了。要明白,你不是救世主,更不是侠客佐罗,在《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和梁朝伟都是婚外情的“受害者”,他们的老公和老婆背叛了婚姻,他们在痛苦地挣扎中互相温暖,但却永不靠近,因为一旦那样,就和背叛者没什么两样了。结尾的时候,梁朝伟面对着一颗孤独的老树默然良久,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老树知道,但不会说给人听,仅此而已。可见,咨询师可以做一棵有着一个树洞的默默不语的树,也未尝不是一道风景。
感谢我们小组的朋友们,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了许多正面的、积极的能量。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总是注视在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我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是针对自己指向自己内心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结。是我的朋友们造就了一个温暖的积极的场,这个场的动力和能量源源不尽,我甘之如饴,我乐在其中。
最后感谢自己,盘点自己的2011,工资涨了,职称进了;年龄长了,心境平了;长跑练了,腰不疼了。原来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出色的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