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上一篇的话题,记录点滴温暖。
妈妈的菜
每次过年,妈妈都要准备老三样:哨子,油豆腐,腊肉。弄这些是很繁琐的,自制的豆腐,是自己手工磨的,腊肉要用火熏,一熏就是几天,人不能离开火旁。哨子是我们家乡特产,红薯蒸熟了捣成泥,和红薯粉混合均匀,就像做包子一样,然后里面的馅是白砂糖,猪油和芝麻。妈妈本来不打算做油豆腐的,听说我们回去过年才做的。初三晚上我参加同学聚会不在家,妈妈打包了很多吃的让我们带回苏州。初四我们回到苏州,拆开包装的严严实实的箱子,里面有油豆腐,腊肉,鸡,米粉,还有青菜,萝卜,生姜,红薯,上百个鸡蛋。我们回来后一个多星期都没买菜,每天吃着这些从老家带过来的菜,我就更想家,更想妈妈。
奶奶的送别
大年初四,我们回苏州。走前去奶奶家里,告诉她我们要回苏州了。远远地,就看到奶奶站在门口,她没有关上门,坐在家里烤火。我加紧步子,走到奶奶跟前,说:奶奶,我们准备回苏州了。奶奶问:孩子们和姐夫了?我说他们在车里装行李。奶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塞到我手里:路上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默默地接受了,这是奶奶的心意,不能拒绝。我抱住奶奶,说:在家要照顾好自己。奶奶眼圈红了,连连答应。不想在奶奶面前掉眼泪,我赶快走了。奶奶目送着我,以前她的腿能走好远的路,都会一直送我到坐车的地方,现在她的腿脚不好了,只能在家门口看着我离开。家里最牵挂的人就是奶奶,她年纪大了,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什么地方也去不了,什么吃的也嚼不动。过年的那几天,亲戚们互相请吃饭,我们都会去,好几桌,热闹非凡,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冷冷清清。过完年,大部分人都出去工作了,又剩下奶奶一个人,留守家里。但奶奶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她在,回家的路才变得更期盼。那几天,只要有空,就去陪奶奶,看看电视,喝喝茶,哪怕只是安静地坐着,呆在奶奶身边就好。
亲人请吃饭
大年26,小舅请我们吃晚饭,大年27,中午参加小叔的婚礼喜酒,晚上妹妹家请吃饭,大年28晚上荣华舅舅请我们吃饭,大年29中午在大伯家一起过年,晚上在言叔家吃饭。年初一晚上拾叔请吃饭,年初二中午大姑家请吃饭,晚上二叔家请吃饭,年初三茶姑家,小姨家,小叔家吃饭。我们是25到的家,年初四早上回苏州,在家的每一天,都去了亲戚家吃饭,空的时候一天有一次,满的时候一天三次。以前,我会对这种走亲戚的方式很讨厌,吃来吃去,有什么意义,累的是厨房里的女人,妈妈也说,过个年,没出过厨房。疫情比较严重的2020年和2021年,亲戚之间不能走动,聚集,我们也没有回去过年,妈妈说家里简直太冷清了,觉得什么都吃不下,没胃口,一点都不像过年。轻松是轻松,但什么活也不用干,人反而浑身不舒服。有了对比后,才发现请亲戚吃饭,即使累,也是快乐的。欢聚一堂的机会,也就是过年这十来天,一起吃饭,就是亲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就像奶奶说的:看着你们把我做的一盘盘菜吃完,我就开心。这个春节,吃饭的心态有所改变,变得开心,珍惜,因为饭菜里是亲人们的温暖和爱。
全家福
除夕夜,我们拍了全家福,有点遗憾的是妹妹一家回家了。
妈妈拔掉了几颗门,还没装上新的,拍照的时候都是尽力闭紧嘴巴,这样的妈妈很可爱。
全家福的意义,对我来说,并不是体现在当下拍照的那一刻。拍照时,我们赶紧把沙发上的杂物移开,大人们正襟危坐的样子,孩子们群魔乱舞的样子,喊口令,全部坐好,一二三,笑一个。
拍照的时候,也就这样啊,有什么美感啊。
但是当我回看这些照片,一年后,五年后。我看到当年的我们,是这样的。原来那个时候我们是这样的,那一年,我们在一起。
全家福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留下记忆,有时候这些照片,也会成为,让现在的你活下去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