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看的书几乎都是小说,情节或动人、或离奇,总之看的时候激情澎湃,总想一气看完,当然看完后就归于平静,甚至偃旗息鼓了。所以已经忘记上次看散文,是在什么时候,应该是很久以前了!
也不知道怎么就误打误撞,看起了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本书收录了近60篇文章,标题也是其中的一篇,不能算作中心思想,我想取这个标题也是想着能获得最多的关注。看散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赶时间,也不用总是揣测结局,就抱着放松的心情,想什么时候看就翻几页,遇到有趣的事,就会心一笑,看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做个标记,或者摘录下来,和看小说时的快马加鞭比起来,这个就是闲云野鹤!
看《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最羡慕的是吴老师的“岛主”身份,他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种满了杨梅树,在岛上喝茶、看书、写作,听水声拍岸,看往来渔船,沉浸在慵懒而颓废的气息中,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因为不是知识分子,所以我体会不到作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因为没有近距离接触商业帝国,所以也不能体味世事无常的沉浮!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散文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为人父的舐犊情深和忆往昔的依稀温暖,因为这些都是自己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在未来也将会继续经历的事!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篇文章,是他写给18岁女儿的,他经常问女儿:长大后喜欢干什么?从小到大,答案各不相同,但终究有一次的回答是发自心底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人经常在询问,而被问的人又是否愿意认真去想。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这份侥幸,也希望我们有能力为这份侥幸保驾护航!
散文集里提到了很多文化、经济、企业名人,可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廖厂长,廖厂长是吴晓波老师记忆空间里的“例外”,也让我这个局外人感到动容。或许是他的慷慨解囊,或许是他的理想主义,也或许是他的起承转合,别别扭扭,都是人性的体现和时代的缩影,让人无法忘怀!
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这些忆往昔的文字,总是很容易让人感动,感动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对温暖的铭记,我觉得文人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似乎他们的记忆都很长,对善有本能的敏锐触角,能轻轻撩动人的心弦!
写散文是为了抒发心情或者感受,而且是在一定的时间或者环境中,而看散文也讲究的是一种缘分,有时读起来会感同身受,有时却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
我很庆幸这两年多来,我时常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文字,就像看学生时期的日记,虽然有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气息,但也是那个时候的印记。我想这本身就是美好的事物,而我也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