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枷锁

作者: 莜薇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3:21 被阅读70次

    周末在家里做家务,没时间看书,只能以听书的方式,一天下来,也听了好多本书,晚上反思一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作者福柯是法国思想家,即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享有盛誉。同时又是社会的边缘人,吸毒、自杀、虐恋者等。也许如前面听过的《自杀论》里所说的,这些人是在思想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在社会上找不到集体了,成为了极端的自私主义者,他们的痛苦无法从集体中找到安慰,所以往往会堕入一个极端。这也许能解释一些作家的自杀,海明威、三岛由纪夫、顾城、海子等。而他们都留下了令人称赞的作品。

    《规训与惩罚》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即监狱,是权力的体现者,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权力所禁锢。

    文章首先从酷刑说起。中西方早期均有很多酷刑,这些刑罚惨不忍睹。虽然如此,但酷刑有一个条件,是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用以震慑他人以达到体现最高权力的威严。但是当这些刑罚出现得过于频繁,人们已经习惯于这些残忍后,反而将这些行刑看成是表演。这样,权力的威慑力就自动取消了,所以司法者借用人道主义的幌子,取消了这些酷刑。其实,归根结底,酷刑是决定各种让人死的方法。

    而现代监狱则不同,则是决定让人活的方法。监狱的特点:固定而独立的空间、固定的作息、完全隔离的思想和时时的监督。而这些与现代社会的规训制度是一样的,无论是工厂、医院还是学校,其实都具备这几个要素。

    我特别关注学校,教室是独立的空间,班主任的权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固定的座位中,学校运用的是固定的作息,上下课用铃声来规训所有师生,而且所有学生的行动处在监督之中,各类教师的巡视、班主任的巡查以及学校组织的考试,都是一样的。作者说到,其实社会的所有场所,都会有独立的空间、固定的作息和时时的监督以及确实的奖罚制度等,这些都构成了规训。

    今天帮同学备《范进中举》,其实整个科举制度同样也是一种规训制度,固定的内容——四书五经,固定的空间——每次考试时那小小的号,时时被监督——考试时不是还有巡考,奖惩制度——考中的就得了奖,这些规训剥夺了人的灵魂,让这些儒生成为了权利摆布的对象,可怕,难怪鲁迅喊出要救救孩子。

    而更可怕的是,后来对监狱的改造,将监狱改成了全景式的,用半圆形的牢房,而权利的实施者也就是监督者处于圆心位置,这样就能最经济有效地实施管理,然后将玻璃换成单面的,那么处于圆心的检查者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也能同样达到管理的效果。作者认为这时的权利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权力者的身份可以随时转换了。

    而讲书者说,其实我们现在的网络,就是一个全景式的权利运行方式。每个人即是舆论的发起者,又是舆论的监督者,即是权力的实施者,也是被权力监督者。当我们在给别人评论点赞时,如果是强加的意志,这是权力的被施者,如果是自愿的,那自己就是施权者,而被评方就是权力的被施者,好像是一个死结,谁也解不开权力这个结。

    现代社会,我们只能存在于权力监狱中,戴着枷锁,做自由的桃源梦。

    作者也许就被这个死结缠住一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与枷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mokqtx.html